祁连山东段景观变化研究
【摘要】:
采用美国陆地资源卫星两期卫星遥感图像,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从缀块水平研究了祁连山东段地区1994-2008景观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2008年景观缀块与1994年相比冰雪和荒地的减少程度最大,分别达到了28.25%和21.49%,草地、森林和水域缀块数量和面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从总体看,草地、森林、冰雪和水域景观呈退化趋势,数量和面积均缩减,破碎度变小,其退化的区域由灌木和荒地景观所取代,灌木和荒地景观的破碎度变大。
森林和草地景观中1000hm~2以上缀块受环境影响破碎化成为面积较小的中型缀块;冰雪景观中不同尺寸的缀块均出现明显退化,破碎度减小;水域景观中10-100hm~2和100-1000hm~2的缀块破碎化成为更小的水域缀块;对于所有景观类型中1-10hm~2的缀块,除冰雪外,其余类型的数量和面积均呈明显增长趋势;除灌木外,其余景观的小型缀块均呈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的是冰雪和草地。
从总体看,景观类型的总体形状趋于复杂,而除冰雪景观外,其余景观类型的狭长程度增大;1000hm~2以上的超大型缀块,除冰雪景观形状趋于复杂,草地和森林缀块的形状趋于规则,除冰雪外,其它景观狭长程度变大;100-1000hm~2的缀块,除冰雪、荒地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其余景观形状趋于规则,草地景观的狭长程度增大,水域景观狭长程度没有明显变化,其余景观狭长程度减小;1-10hm~2和10-100hm~2的缀块,除冰雪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其余景观形状均趋于规则,冰雪景观狭长程度增大,灌木景观狭长程度变化不显著,其余景观狭长程度减小;小于1hm~2的缀块,除森林缀块形状趋于复杂,其余景观形状变化不显著,灌木和水域的狭长程度增大,其余景观狭长程度没有明显变化。
|
|
|
|
1 |
窦贤;;正在远去的祁连山冰川[J];百科知识;2007年18期 |
2 |
高红山,潘保田,邬光剑,李吉均,管清玉,王均平,业渝光;祁连山东段剥蚀面与青藏高原隆升[J];冰川冻土;2004年05期 |
3 |
邬光剑,潘保田,管清玉,王建民,赵志军;祁连山东段北麓近10 ka来的气候变化初步研究[J];中国沙漠;1998年03期 |
4 |
高红山,潘保田,李吉均,邬光剑,李炳元,业渝光;祁连山东段金塔河流域层状地貌时代与成因探讨[J];山地学报;2005年02期 |
5 |
刘梦儒;中祁连山东段龙口门地区的震旦纪地层[J];青海国土经略;1993年02期 |
6 |
韩兰英;孙兰东;张存杰;郭爱民;;祁连山东段积雪面积变化及其区域气候响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
7 |
王惠联;根据区域物探资料探讨甘肃祁连山东段深部构造轮廓[J];甘肃地质学报;1987年00期 |
8 |
王学良;陶健红;;祁连山人工增雨天气模型与预报方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12期 |
9 |
王旭丽;刘学录;;基于RS的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稳定性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年05期 |
10 |
刘韶明;;《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期地层及生物群》评介[J];古生物学报;1993年05期 |
11 |
高红山,潘保田,邬光剑,李吉均,李炳元,Douglas Burbank,业渝光;祁连山东段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与机制探讨[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
12 |
高红山,潘保田,邬光剑,李吉均,李炳元,业渝光;祁连山东段冲积扇的发育时代及其成因[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13 |
胡小飞;潘保田;KIRBY Eirc;李清洋;耿豪鹏;陈吉峰;;河道陡峭指数所反映的祁连山北翼抬升速率的东西差异[J];科学通报;2010年23期 |
14 |
梁越华;易朝路;金耀;;基于神经网络模拟的祁连山冰碛垄及其时空变化[J];冰川冻土;2011年03期 |
15 |
曲新国;;祁连山东段小达尔曼虫(Dalmanitina)层的发现及其意义[J];西北地质;1976年01期 |
16 |
林丽;曹广民;赵成章;龙瑞军;李以康;张法伟;梁东营;王溪;;祁连山东段退化草地优势种抗牧性响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
17 |
闫海卿,钱壮志,刘继庆,张铭杰,肖林,霍勤知;北祁连山东段瞭高山构造拼贴体的发现及其意义[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8 |
王亚军;勾晓华;刘普幸;陈发虎;;甘肃榆中200年来春季气温的变化[J];中国沙漠;2006年02期 |
19 |
肖清华;张旺生;张伟;朱创鑫;王杰;;祁连山地区更新世以来冰期雪线变化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8年03期 |
20 |
别强;赵传燕;彭守璋;冯兆东;;基于多元数据和不同分类算法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及精度评价——以祁连山东段为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