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区域在职教师协同成长的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研究
【摘要】: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随着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逐步完善,探索能够适应教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县域内教师协同互动、均衡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其中,基于网络虚拟学习社区的教师培养模式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模式。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开展教师能力培养的实践已有很多,如FlatClassroom、TappedIn等国际项目、美国的探究性学习论坛项目(ILF)、新加坡的教师网络项目(Teacher’sNetwork)以及我国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等。然而,对于如何更好地建设、维护虚拟学习社区以更有效地支持区域内教师的协同发展目前却缺乏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文在系统分析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现状、总结现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面向区域在职教师能力协同成长的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研究设计。研究从宏观层次入手,以探究学习社区(COI)模型为指导从静态视角研究了虚拟学习社区的整体架构;以SECI知识转化理论及实践社区的C4P框架为指导从动态视角研究了虚拟学习社区的运行机制及管理策略。并以“三人行”教师虚拟学习社区的建设为实践场域,综合利用调查研究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具体研究方法展开了循环式设计研究。本文研究过程及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叙述了研究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主要问题、阐明了研究意义。
第二章,在对虚拟学习社区基本理论及研究现状、虚拟学习社区建设实践及相关理论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完成了自己的研究设计。在此过程中,界定了研究问题中的核心概念,明确了研究的切入点、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确定了研究的具体方法及研究流程。
第三章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依照研究设计,首先以探究学习社区(COI)理论模型为指导对虚拟学习社区的整体架构进行了设计;然后,利用Moodle、BBS、BLOG等现有技术工具实现了设计的技术原型并应用于项目实践;第三,确定了整体架构设计阶段应用效果的评价方式,并利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研究数据;最后,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平台的应用效果,剖析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实施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四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依照研究设计,首先以SECI知识转化理论为指导完成了系统运行机制设计;随之,以实践社区的C4P框架为指导设计了相应的运行管理策略并应用于项目实践;接着,明确了运行机制设计阶段实施效果的评价方式,并系统收集了相关研究数据;在此基础上从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基本属性、互动关系、交互特征及交互内容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效果评价与检验,最后给出了研究结论及后期改进措施。
第五章是研究结论与反思,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过程、研究结论再次进行了较为系统宏观的梳理,然后总结了研究的经验、反思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发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课题的后续研究提出了明确的建议。
|
|
|
|
1 |
王景悦;徐冰;;互联网平台的学术研究和交流[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二届气象期刊发展论坛——大气科学期刊编辑与创新发展论文集[C];2010年 |
2 |
陈晔;;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质性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
3 |
赖文华;张新立;胡来林;;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的交互分析[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7)[C];2010年 |
4 |
李凌云;王海军;;网络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特性分析[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7)[C];2010年 |
5 |
吕文波;赵君香;;虚拟学习社区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
6 |
梁凯;张屹;;Web2.0技术在构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应用[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