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河州地区农牧业开发研究
【摘要】:明清时期的河州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的中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结合地带。本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和活动的地区,先后有羌族、吐谷浑、吐蕃、党项、鲜卑等古老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自元代、明清以来,大量的汉族、回族、撒尔塔(即东乡族的祖先)等民族迁入河州地区,与当地的藏族共同构成了河州地区现代民族杂居的格局。基于本区特殊的战略地位,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这一地区的治理和开发。本文以明清时期为研究时间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明清时期河州地区复杂的政治形势与特殊的战略地位,总结了明清以前历代王朝治理开发河州的主要成就以及明清时期治理藏区、回族等少数民族的军政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在河州地区的推行情况。文中尤其对明清封建王朝为了维护本区的稳定而致力于对河州地区农牧业经济开发的举措、过程及其成效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并对富有本区特色的农牧业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畜牧业品种,以及以贡赐贸易和茶马贸易为代表的农牧业产品的流通活动作了初步考察、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力图总结明清时期河州地区农牧业经济开发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应。希望通过本研究成果为新时期本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