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取代嘧啶及N功能化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
【摘要】:1893年,意大利化学家Biginelli首次报道在浓盐酸催化下,利用乙酰乙酸乙酯、尿素和苯甲醛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3,4-二氢嘧啶-2(1H)-酮衍生物,该反应被称为Biginelli反应。20世纪80年代,Biginelli反应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以芳香醛、β-酮酸酯和尿(硫)脲为代表的三种反应原料都有了很大范围的扩展,得到大量多功能化的嘧啶(硫)酮。
本论文综述了类Biginelli化合物的衍生化反应研究新进展,探索出了三种由喹唑啉酮及3,4-二氢嘧啶-2-硫酮化合物合成N3及C2位取代嘧啶衍生物的新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在PEG-400中,利用Cs_2CO_3作碱,I_2做氧化剂,实现了嘧啶硫酮芳构化合成了多取代嘧啶衍生物以及其与二级胺的偶联反应。在环境友好的PEG-400替代了对环境有害的有机溶,实现了有机化学反应绿色化。我们可以控制该反应在室温下得到C-S-N的化学键,而在140oC时,直接得到C-N交叉偶联的产物。典型部分化合物的结构经过X-ray、1H NMR、13C NMR检测得到确认。
2.以三甲基氯硅烷为催化剂,喹唑啉酮、多聚甲醛与各种亲核试剂(如醇,吗啉,叠氮,羧酸,苯酚)一锅法两步反应,高产率,高选择性的合成了新型的N3位功能化的喹唑啉酮类衍生物,产物只有N3位功能化的喹唑啉酮,而没有得到N1位功能化的产物。
3. KF/A12O3催化下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喹唑啉酮的Michael加成反应。不仅得到了N3位取代的产物而且有N1位取代的产物。可能是因为在喹唑啉酮N3位的电子云密度较大,更容易形成带负电性的N,所以主要以N3位反应为主,但当C4苯环2位有较大取代基时,由于其空间位阻大,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不能与3位N发生反应才取代在N1位,典型部分化合物的结构用X-ray、~1HNMR、13C NMR检测进行了确认。
|
|
|
|
1 |
董智贤,周彦豪,陈福林,胡丽萍,童速玲,刘洪涛,贾德民;马来酸酐功能化NR的研究概况[J];橡胶工业;2003年11期 |
2 |
孙文艳;冯圣玉;;树枝状大分子在药物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06年02期 |
3 |
陈宪宏;陈小金;钟文斌;陈小华;陈振华;;多壁碳纳米管侧壁的功能化与表征[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
4 |
张一平;;膨润土的巯基功能化研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5 |
李艳敬;周国伟;邢凡勤;;介孔材料中酶固定化的影响因素[J];应用化工;2008年06期 |
6 |
钱伯章;;将CO_2转化为功能化羧酸和衍生物的新催化剂问世[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9年01期 |
7 |
刘振春;李侠;王朝辉;赵玮;陈红;;大豆膳食纤维分离提取的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年05期 |
8 |
郭建明,张灵志,蔡志岗,梁兆熙,杨佩青,郭祀远;新交联型二阶非线性光学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7年05期 |
9 |
魏取福;徐文正;黄锋林;叶恒;;用等离子改性方法提高非织造材料功能[J];产业用纺织品;2006年01期 |
10 |
闫永臣;王宗花;毛蕾蕾;罗国安;;L-酪氨酸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表征[J];分析试验室;2006年08期 |
11 |
华丽;胡长员;李凤仪;;乙二胺功能化处理CNTs对NiB/CNTs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分子催化;2006年03期 |
12 |
文建湘;倪忠斌;孙竹青;杨成;陈明清;;硅基介孔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06年09期 |
13 |
毛静;郭颖志;夏宇正;顾忠伟;;侧链含羟基聚(D,L-丙交酯-co-碳酸酯)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6年09期 |
14 |
王宗花;陆捷;闫永臣;毛蕾蕾;罗国安;;L-色氨酸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与表征[J];分析测试学报;2007年01期 |
15 |
周红军;;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功能化及其表征[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16 |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智:时尚化与功能化趋势明显[J];纺织服装周刊;2007年32期 |
17 |
;四面弹春亚纺[J];中国纺织;2007年11期 |
18 |
张一平;周春晖;王学杰;杨彤;徐羽展;;有机功能化介孔氧化硅的制备和表征[J];化学进展;2008年01期 |
19 |
刘庆岭;王同华;王楠;梁长海;刘诗丽;曹义鸣;邱介山;;炭膜的功能化及其在气体分离上的应用[J];膜科学与技术;2008年04期 |
20 |
易砖;徐又一;朱利平;董汉棒;朱宝库;;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与高分子膜亲水化/功能化构造[J];功能材料;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