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杂家子书研究
【摘要】:子书是中国古籍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它产生就受到历代文人的重视。但是在子书的内部分层中,又不难看出先秦子书占据绝对的主导位置,而其他时段的子书相较而言就显得重视程度不够。而作为子书中不像儒、道那么受瞩目的杂家,又创作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就更加显得研究不足。目前对魏晋南北朝“杂家”子书的探讨多集中在单个作家及其作品上,而缺少某一时间断限下探讨杂家整体面貌的论述。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材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杂家子书进行深入、综合的研究。论文从子书的起源说起,接着介绍了杂家子书的界定标准与内涵及其演变过程,主要是改正多数人对杂家即杂乱的错误认识,并且以此为标准选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24部杂家子书作为研究对象。还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杂家子书林立的历史背景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政局混乱对文人的思想、心态的影响及学术融合思潮对此的推动两方面进行论述。接着分别介绍这一时段的杂家及其著作的情况,按照作者确立的杂家内涵选定的24部子书,对其作者生平及作品流传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文章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杂家子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思想方面主要论述其哲学主题,特点则从博物志趋向、骈体文风等三方面展开。文章重点论述杂家及整个子书领域在魏晋南北朝后日渐衰落的原因,主要从其自身原因与普遍原因两个出发点进行阐述。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论述,希望能从一个整体上勾勒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杂家子书的发展状况,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背景和文人心态,以及对魏晋南北朝之后,杂家子书及整个子书领域整体没落的原因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