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
独立后,印度政府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庞大的
高等教育体系,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不仅使印度科技得以迅速发展,而且,
培养了数量居世界第三位的科技人员队伍。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管
理。本文以印度高等教育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回顾了印度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发
展,对印度高等教育管理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特点进行了总
结,最后,联系我国实际,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提出了几点借鉴与启示。
印度现代高等教育纯粹是西方教育的简单移植,它在印度的发展大致经历
了三个时期。1781年,英殖民者在印度建立了第一所大学,这即为现代教育的
开端,接着,西方教育大量涌入,并不断得以发展壮大。1854年,现代高等教
育制度确立,高等教育的管理日渐规范。1921年,由于政治体制的变化,印度
高等教育交由印度人管理,印度的高等教育逐渐印度化。
独立后,印度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首先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政策和高等
教育的方针、目标、规划来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管理,同时,中央、各邦及
各大学还颁布各种教育法律、法规,通过这些法律法规,中央政府扩大了对高
等教育的管理权限,使高等教育主要由各邦管理转向由中央和各邦共同管理,
形成了中央和各邦两极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另外,伴随着世界高等教育改革
的浪潮,印度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也随之进行了调整,高校的经费结构发生了
变化,高校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主要可分为大学管理
和学院管理。尽管政府一直在努力发展自治学院,但效果并不理想。
印度高等教育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政府始终将高等教育置于国家发展
的高度去认识,使高等教育的目标规划与国家整体规划相结合。印度的高等教
育立法呈多极化,不仅中央,且各邦、各大学都有权制定各种法律、法规,这
不仅符合印度国情,也符合世界高教立法的发展趋势。不仅如此,印度政府和
高校还采取多种措施保障高校师生的各种权利,以缓和校内的矛盾。当然,由
于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等原因,印度高等教育管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机
构设置复杂,政治势力介入较深,高校缺乏自主权等。
印度现代高等教育的管理,既有成就,也有不足,我们应吸取其经验教训,
联系我国实际,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首先要加强法制建设,促进我国高等
教育的法制化。其次,为实现高等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应设立审议、咨询机构。
最后,实施多维管理,处理好政府、社会、学校以及学校内部各种权力之间的
关系,使之各司其职、互相协调、以实现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