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近代石油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
西北地域辽阔,是我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资源储备地区,近代三大油矿——玉门油矿、延长油矿、独山子油矿都在西北。
西北地区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很早就发现了分布在陕西北部高原、甘肃祁连山北麓、新疆塔里木盆地一带的石油。进入20世纪,由于特殊的政治、军事需要,西北石油工业迎来了两次发展机遇,近代化历程得以启动,西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石油生产基地。这两次发展高潮,第一次是出现在清末新政时期。到抗战时期,在“开发西北”的浪潮中,西北石油工业又迎来了第二次开发高潮。
限于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落后,石油资源开发的进程极为迟缓。从清未到1949年全国解放,西北石油工业经历了40余年的风雨,几经发展、衰落的起起伏伏,却仍处在比较薄弱的落后状态,即便是发展最为迅速的20世纪30、40年代亦是如此,其主要表现为:生产规模小,设备简陋;产量低,生产能力弱;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下;发展缓慢,近代化水平不高。
石油工业是现代重工业的支柱产业,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被烙上了现代化的印记,近代西北石油工业发展极其艰难、缓慢,也正是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典型特征所决定的。与此同时,西北石油工业的开发,尤其是抗战时期的大规模开发,本身就是一种应急性的开发,是为满足国家战争需要而进行的突击性的开发,故而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石油逐渐成为一种主要能源,石油工业获得了迅速地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有人预言中国的石油将在五十年内开采殆尽,笔者对这一悲观论调持否定态度。本文意图将西北石油工业的发展置于近代西北特殊的大环境下,从近代西北石油工业的发展轨迹中,深入分析阻碍其发展的桎梏,找出问题,发现规律,得到启示,探索西北石油工业发展的新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429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429
【引证文献】 | ||
|
|||
|
|
|||
|
【参考文献】 | ||
|
|||||||||||||||||||||
|
【共引文献】 | ||
|
|||||||||||||||||||||
|
|
|||||||||||||||||||
|
|
|||||||||||||||||||||
|
|
|||||||||||||||||||||
|
【同被引文献】 | ||
|
|||||||||||||||||||||
|
|
|||
|
|
|||||||||||||||
|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