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
【摘要】:课堂教学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落实课程理念、实现课程改革的基本条件,时下的课堂教学现实为经验和习惯行为所充斥,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行为优化既是一个理论课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鉴于此,本研究在展开课堂教学行为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探讨、实践验证等过程,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作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探究。
本研究共分七部分:
引论:本部分讨论了本研究的缘起,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介绍了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及其解读:本部分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了课堂教学行为形式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意识淡薄、认识和归因片面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了本研究彼此相关的两大基本问题:课堂教学行为优化什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反思:本部分从多元理论的维度透视课堂教学行为,由此获得理念、方法、思路的启迪;分析和诠释了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揭示了课堂教学行为的内涵和特征:课堂教学行为是师生“共同体”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共同促进积极教学和自我发展的整体行为,具有情境性、参与性、目标一致性、意义约定俗成性、整体性、文化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的整体视野:本部分在分析课堂教学行为状态结构和过程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课堂教学行为的整体结构,认为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由行为动因、目的、过程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成的、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所统摄的多层次结构系统;揭示了课堂教学行为整体的互动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课堂教学行为是师生行为交互作用形成的行为链,师生行为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