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问题研究
【摘要】:
在西方国家,农业政策性金融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在我国正处在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成熟的理论支持,我们对它的改革发展难免会出现问题。
1998年国务院把农发行的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贷款、农业副营业务贷款等部分政策性业务划归到国有商业银行,不仅使得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单一,贷款萎缩,扶农、支农的作用减弱,不利于农发行发挥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还严重影响了农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使得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了质疑。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改革问题,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整个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理论,总结主要国家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状况,利用系统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具体的研究步骤是:首先论述了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涵义及其存在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产生的背景与主要国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点,指出了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接下来论述了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产生的背景与存在的意义,仔细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成因,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总之,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改革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的关键问题,需要各方认真对待,深入分析,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改革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