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布克赛尔县白杨河铀—铍矿床成因研究
【摘要】:白杨河铀铍矿床位于新疆西北部,属新疆雪米斯坦火心岩带的一部分,是新疆铀铍矿勘探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本文在细致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对矿石进行了系统的显微鉴定,还通过稀土元素、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球化学(C、O、S)对比分析研究,从而对白杨河铀铍矿床的成矿作用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论文取得如下认识:
1晚古生代,本区处于由造山挤压环境向拉张环境转换时期。在区域拉张环境下,深大断裂控制了区域花岗岩、次火山岩的产出,从而具备了形成西准北部火山岩型铀矿化的有利构造环境。
2.花岗斑岩的稀土含量较高,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且具明显的负铕异常,表明其物质来源为壳源型。
3.白杨河花岗斑岩的成矿元素U、Be丰度值很高,为成矿提供物质基础。
4.本区铀铍矿主要发育于花岗斑岩与地层的内外接触带上,这种沿接触带发育的矿体表明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有关。
5.本区萤石有四种颜色(紫黑、紫色、绿色、无色),但含铍较高的萤石主要为紫黑色和紫色(浅紫色)萤石;且萤石中包体主要分为两期,一期表现为成群分布,包体较小,经测试结果表明为低温极低盐度,另一期表现为孤立分布,包体直径较大,测试结果呈现中温低盐。表明成矿作用至少有两期以上。
6.白杨河铀铍矿床成因是:深部地壳重熔产生的岩浆沿断裂上侵,大量深部的成矿元素带到地壳浅部,形成了U、Be丰度值较高的花岗斑岩,地下深源的热流体上升运移时,活化了花岗斑岩中的成矿物质,这些富含成矿元素的热液在中低温条件下,运移到沿接触带发育的构造裂隙中时,成矿元素在发生沉淀,后期的低温热液对已形成的矿体进行了多次叠加改造,最终形成此类中低温热液型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