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对新疆的人力支援研究(1956-1966)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逐渐恢复,人口急剧增加,再加上工业化的发展,落后的农业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受到农业制约的工业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粮食问题和就业压力。受苏联青年垦荒运动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和开发边疆,国家从1956年开始掀起了青年志愿垦荒运动。尽管垦荒运动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因经济过热、垦荒青年纷纷回城而宣告结束,但从人口稠密的地区向人烟稀少的边疆地区进行的移民则一直进行着。河南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在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间,向新疆输入青壮年劳动力及其家属数以十万计,对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试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细致的阐述、分析,并对河南人口迁移新疆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全文共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对新疆进行人力支援的背景。建国初期的青年垦荒运动、新疆大开发的需要以及河南人口本身的迁移动力等诸多因素促成了这场规模浩大的人口迁移。
第二部分论述河南援疆工作的展开。在前期,河南省根据中央指示制定了移民计划,进行宣传动员和人员选拔,随后进行了大规模长距离的人员迁送。
第三部分论述新疆对支边青年的安置。在支边青年到达前,新疆政府和生产建设兵团就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到达后,又针对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了妥善的安置,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活当中。河南省政府也在支边青年到达之后开展慰问工作以及接迁家属工作来巩固移民成果。
第四部分论述了河南人口迁移新疆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口大迁移,是国家为实施经济平衡战略而发起的,尽管这种人口迁移政策带有很浓厚的政治色彩,但总的来说,对当时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