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固相化学反应制备纳米材料
【摘要】:纳米材料的小尺寸及大的表面积使其在光学、电学、磁学以及化学性质
上与体相材料具有显著的差异,从而在催化、电子、光学、磁性存储和超导
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背景。十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对纳米材料的制
备、性能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低热固相化学反应是上世纪 80 年代末发
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合成方法。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多种无机纳米粒子及纳米线
的合成,并显示出高效、节能、无污染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因而在材料合成
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在本实验室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将低热固相化学反应用于纳米材
料的合成。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综述了纳米材料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纳米材料的基本物理效应、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准一维实心纳米材料的制
备方法等,并介绍了低热固相化学反应的研究背景及其在材料合成中的应
用。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为过渡金属配合物甘氨酸铜纳米材料的室温固相合成。本工作利
用一步室温固相化学反应合成了金属配合物 trans-Cu(glyo)2·H2O 和
cis-Cu(glyo)2·H2O 球形纳米粒子. 在上述反应基础上,通过在体系中添加适当
表面活性剂,成功地制备了 trans-Cu(glyo)2纳米棒,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
讨。
第三章是特殊形貌的配合物甘氨酸铜纳米材料的低热固相合成。本工作
以金属配合物 trans-Cu(glyo)2·H2O 球形纳米粒子为前驱体制备了
trans-Cu(glyo)2 纳米空心链。另外通过在体系中添加适当表面活性剂, 利用室
温固相化学反应成功地制备了 trans-Cu(glyo)2纳米网状结构。
WP=3
第四章为室温固相合成表面修饰的碘化铅纳米棒。本工作通过在体系中
添加表面修饰剂,采用一步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成功地制备出表面修饰的碘化
铅纳米棒,并用一系列分析手段证实了碘化铅纳米棒表面有机层的存在,而
且讨论了不同聚合度的表面修饰剂对产物纳米棒形貌的影响。
第五章是过渡金属 8-羟基喹啉配合物纳米材料的低热固相合成。本章将
低热固相化学反应成功地应用于 8-羟基喹啉过渡金属配合物纳米材料的合
成。合成了金属配合物 8-羟基喹啉合钴纳米棒、8-羟基喹啉合镍纳米带、金
属配合物 8-羟基喹啉合铜纳米粒子等。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B383
|
|
|
|
1 |
张亚利,郭玉国,孙典亭;纳米线研究进展(1):制备与生长机制[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1期 |
2 |
张亚利,郭玉国,孙典亭;纳米线研究进展(2):纳米线的表征与性能(续上期)[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2期 |
3 |
忻新泉,郑丽敏;室温和低热温度固—固相反应合成化学[J];大学化学;1994年06期 |
4 |
俞建群,贾殿赠,张校刚,夏熙,郑毓峰;纳米PbS的合成新方法——一步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J];分子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
5 |
吴庆生,郑能武,丁亚平;氯化铅纳米线的胶束模板诱导合成及其机理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6期 |
6 |
庄京,邓兆祥,梁家和,李亚栋;β-PbO_2纳米棒及Pb_3O_4纳米晶的制备与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7期 |
7 |
孔令斌,李梦轲,陆梅,郭新勇,力虎林;模板法制备枝状Pt纳米线[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3期 |
8 |
赵永男,陈向明,李秀宏,王勇,王超英,李明,麦振洪;微乳液体系中溶剂热合成Co纳米纤维[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6期 |
9 |
薛鹏冲,卢然,金明,张铁锐,苏丽红,赵英英;手性模板合成CdS纳米棒[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07期 |
10 |
姜国华,姜继森;γ-Fe_2O_3纳米粒子的(湿)固相研磨法制备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3期 |
|
|
|
|
|
1 |
李大成,周大利,刘恒,张萍,张云,龚家竹;纳米TiO_2的特性[J];四川有色金属;2002年03期 |
2 |
任成军,李大成,钟本和,周大利,刘恒,龚家竹;影响TiO_2光催化活性的因素及提高其活性的措施[J];四川有色金属;2004年04期 |
3 |
钱翼清,赵平,王卫华;烷基化纳米SiO_2/MMA乳液聚合物及其对PC的改性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1期 |
4 |
王孝军,杨杰,龙盛如;纳米材料及其在工程塑料改性中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10期 |
5 |
刘建林,肖久梅,史孝群,龚春秀,马文江;纳米CaCO_3填充环氧树脂分散技术及力学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03期 |
6 |
惠雪梅,张炜,王晓洁;环氧树脂/SiO_2,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02期 |
7 |
安骏,吴海霞,辛寅昌;防高能辐射的树脂/纳米铅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12期 |
8 |
郑海忠,张坚,鲁世强,徐志锋;选区激光烧结制备PS/Al_2O_3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09期 |
9 |
安骏;刘吉华;辛寅昌;;树脂纳米铈防辐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6年08期 |
10 |
郭冬勇,赵德国;纳米材料的现行测量技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
|
|
|
|
|
1 |
王彦妮,张志琨,崔作林;纳米粒子在乙炔聚合反应中的催化作用[J];催化学报;1995年04期 |
2 |
董立峰,崔作林;电弧等离子体制备纳米ZnO的气敏特性[J];材料研究学报;1998年04期 |
3 |
尤金跨,杨勇,舒东,吴升晖,张英春,林祖赓;锂离子电池纳米电极材料研究[J];电化学;1998年01期 |
4 |
王夔;化学进展与化学教育的前景[J];大学化学;1995年06期 |
5 |
俞建群,贾殿赠,张校刚,夏熙,郑毓峰;纳米PbS的合成新方法——一步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J];分子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
6 |
刘世雄,黄金陵,高逢君,朱慧珍,忻新泉;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ⅩⅩⅥ)——WS_4Cu_3(PPh_3)_3Cl的固相合成和晶体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0年07期 |
7 |
郎建平,朱慧珍,忻新泉,陈民勤;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ⅩⅩⅩⅩⅣ)——[C_5H_5N(C_(16)H_(33))]_4[Cu_4Br_8]的固相合成和晶体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1期 |
8 |
李纪国,郎建平,忻新泉,郁开北;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XLIX)——[(n-Bu)_4N]_3[Mo_4S_4Cl_4]的固相合成和晶体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9期 |
9 |
郎建平,鲍时安,忻新泉,蔡进华,康北笙;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LXI)——[Cu(SC(Ph)NHPh)(PPh_3)_2X](X+Cl,Br,I)的固相合成和晶体结构(X=Cl)[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年06期 |
10 |
杨柏,黄金满,郝恩才,沈家骢;半导体纳米微粒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复合与组装[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7年07期 |
|
|
|
|
|
1 |
文自立;新兴纳米功能材料[J];青海科技;1995年04期 |
2 |
朱念,朱建国,朱果扣;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开发[J];今日科技;1996年10期 |
3 |
唐电,陈士仁,蔡传荣,王平;Ti-17%Si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形态与结构特点[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7年02期 |
4 |
全宏声;用纳米材料对士兵进行生化防护[J];材料工程;2001年12期 |
5 |
李景新,黄因慧,沈以赴;纳米材料的加工技术[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年03期 |
6 |
刘伯元,黄锐,赵安赤;非金属纳米材料[J];中国粉体技术;2001年01期 |
7 |
吴烈善,王瑛辉,薛柳;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J];矿产与地质;2001年06期 |
8 |
杨砚儒;纳米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J];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
9 |
崔凯;我校成为新加坡纳米材料科技公司股东[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10 |
马剑华;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J];温州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