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胁迫下灰绿藜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摘要】:
以主要的适生盐生植物灰绿藜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在不同盐分(0mmol/L-对照、100mmol/L、200mmol/L、300mmol/L、400mmol/L、500mmol/L)胁迫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各部位中基本成分(水分、金属元素、总氮、脯氨酸、总糖、甜菜碱含量)的变化,分析灰绿藜在应对盐胁迫时这些成分的动态变化趋势,为进一步了解其耐盐、抗盐的生理生态机制和掌握灰绿藜对盐渍环境的适应特点提供依据,同时对于新疆干旱盐生植物的利用也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1、不同浓度盐胁迫30d的灰绿藜,根中的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NaCl浓度在300mmol/L时,其含水量最高;茎、叶中的含水量均低于对照。在NaCl在500mmol/L时其含量最低。胁迫60d后根、茎、叶中含水量均小于对照,且呈缓慢下降趋势。胁迫90d后,根中含水量低于对照,茎中100mmol/L低于对照,叶均高于对照。叶茎根。结果表明灰绿藜在受到胁迫的各个时间,各部位水分含量变化很小,这很可能是灰绿藜由于外界的压力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所致。
2、Na~+随盐浓度的升高其含量先下降后升高,且大多富集与根中,,说明根对Na~+的截留能力较强,植株中只有很少一部分Na~+可以通过输导组织向地上部分运输,从而减少了其对叶片代谢的干扰作用。在低盐浓度(100mmol/L-200mmol/L)下,K~+含量在升高,高盐浓度下其含量下降。符合文献报道。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各部位含量逐渐下降。400mmol/L-500mmol/L含量平稳。在胁迫的各个阶段,低盐浓度下(100mmol/L-200mmol/L)Na~+/K~+比值较低,随着盐浓度升高,其比值也在升高。
3、胁迫后30d、60d天的样品中总氮的含量在各部位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00 mmol/L时含量达到最大,处理90d样品根中含量变化趋势同上,茎叶中在100mmol/L时含量最高,之后略微降低,但不明显。叶茎根。
4、在一定的NaCl浓度范围内,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灰绿藜中物质积累趋势均很明显。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灰绿藜各部位的脯氨酸含量都大于对照,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甜菜碱含量随着盐分胁迫浓度的增高,灰绿藜根茎叶中含量均有升高,根茎中含量变化较明显,茎根叶;盐胁迫条件下,各个时期的灰绿藜根中总糖在300mmol/L盐浓度时,都明显高于其他浓度,茎叶中总糖的含量变化相对较小,较稳定。根茎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物质在胁迫中期(60d)含量较高。
5、灰绿藜在盐胁迫初期(30d),各部位中各成分含量变化在盐浓度400mmol/L有一拐点,之后K~+、Na~+含量、总氮含量、总糖含量趋于稳定,脯氨酸和甜菜碱含量明显升高。加之灰绿藜在NaCl浓度为400mmol/L和500mmol/L时已几近枯黄,推测盐胁迫30d时灰绿藜在NaCl浓度为400mmol/L和500mmol/L时遭受到重度盐害。灰绿藜在胁迫到90d时,所能耐受的最高盐度是300mmol/L,到生育期结束时所能耐受的最高盐度是200mmol/L。
|
|
|
|
1 |
段德玉,刘小京,冯凤莲,李存桢;盐分和水分胁迫对盐生植物灰绿藜种子萌发的影响[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4年01期 |
2 |
冯立田,卢元芳;盐胁迫下灰绿藜叶片光合特性与叶绿体离子调节的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3 |
黄志伟
,彭敏,陈桂琛,史萍;青海湖盐碱湿地灰绿藜叶的形态解剖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6期 |
4 |
蒋刚强;曾幼玲;张富春;;灰绿藜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年02期 |
5 |
李金耀,马纪,蔡伦,王艳,张富春;灰绿藜和碱蒿NHX基因3'-UTR序列的差异性分析[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年02期 |
6 |
胡云云;杨洁;张富春;;NaCl胁迫对灰绿藜中保护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J];生物技术;2010年04期 |
7 |
蒋刚强;曾幼玲;张富春;;灰绿藜幼嫩花序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7年04期 |
8 |
杨洁;徐保红;许海燕;张富春;;灰绿藜中六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的测定[J];生物技术;2008年02期 |
9 |
徐保红;杨洁;吴娜;李培;朱敖兰;;盐胁迫下灰绿藜中三种成份含量的变化[J];生物技术;2008年01期 |
10 |
胡有贞;王瑜;张富春;;灰绿藜液泡膜焦磷酸酶基因(CgVP1)过表达提高拟南芥的耐盐性[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年05期 |
11 |
陈莎莎;姚世响;袁军文;谷丽丽;油天钰;兰海燕;张富春;;新疆荒漠地区盐生植物灰绿藜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对生境的适应性[J];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年01期 |
12 |
姚世响;谷丽丽;张霞;李秀明;油天钰;兰海燕;张富春;;灰绿藜RNA提取方法及在cDNA文库构建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2008年06期 |
13 |
郑金萍,郭忠玲,范春楠,马元丹,刘万德;吉林市城市自然草本植物种类及其多样性的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05年02期 |
14 |
董世魁,龙瑞军,胡自治,康慕谊,江源;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种群动态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15 |
顾海蓉;李媛;沈根祥;黄丽华;钱晓雍;尉良;;沿海地区5种常见植物对土壤盐渍化程度的指示作用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8期 |
16 |
张素华;;太行山野生植物种子油脂CO_2超临界萃取成分分析[J];山西林业科技;2008年03期 |
17 |
张继恩;梁存柱;付晓玥;闫建成;;阿拉善荒漠一年生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生态适应性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2期 |
18 |
滕红梅;苏仙绒;崔东亚;;运城盐湖4种藜科盐生植物叶的比较解剖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年03期 |
19 |
徐栋生;宁新民;赵娟;李秀明;孔杰;谷丽丽;姚世响;孔庆平;兰海燕;张富春;;灰绿藜耐盐基因CgNHX转导新疆陆地棉的初步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20 |
石平;魏忠义;姜莉;王恩德;;抚顺红透山铜矿废弃地植物重金属耐性研究[J];金属矿山;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