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GI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

曹月娥  
【摘要】:在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使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在时空上最合理、最有效地组合或配置,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而土地资源合理且有效配置的途径是土地利用规划。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有效运行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研究在系统分析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探讨基于GIS技术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技术和方法,以推进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科学化,探索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技术和方法,形成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的各项成果。本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长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土地数据不仅在空间上涉及的面较广,时间上较久,而且涉及到的领域较多,数据存储格式不一,历史数据分散,具有多源数据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GIS技术构建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服务的基础数据库。采用了数据互操作方法通过检索方式调用其他软件来完成数据的直接访问,不需要将多种格式数据经专门的数据转换程序进行格式转换,保证了源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编辑性,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用户操作,实现了对广布式存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的集中式管理,初步构建了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数据库。 2.在以往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多侧重在数学上的统计分析,主要分析一段时间内的数量、指标上的变化情况,而不能反映在空间上的具体变化情况。本文采用发展过程纵向对比法与GIS技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既能在数据统计上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情况,也可以在空间上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位置变化。基于GIS技术将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叠加、套合,对地类图斑面积采用相同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平差。只要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面积达到上图面积,该图斑就会显示出来,属性数据中可以查阅到土地利用变化前后的地类及其面积,实现了计算机的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掌握重点地类的变迁,不但能分析出动态变化的数量关系,同时还能分析出空间上的变化。 3.基于GIS技术对不同土地用途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有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本文在前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创新的提出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共同生成评价单元。用叠置法、地块法和动态网格法相结合,形成新的评价单元,这样既保持了行政界线、土地利用现状和农用土地自然形态的完整性和资料的现实性,同时使得评价单元规则化,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布局优化提供依据。 4.结合新疆特殊实际情况,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弹性规划的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进行结构优化。该方法是在建立结构优化目标的基础上,依据人们生产活动对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与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目标的关系,将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类型整理重组归并,形成满足结构优化的决策变量。依据新疆温泉县水土资源不均衡等特点,建立多种约束条件,采用WinQSB软件进行计算,得出三个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并采用物质平衡理论、生态环境相关理论,定性地分析三个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的优缺点,从而在土地结构优化的环节完成规划方案最优的选择。 5.在温泉县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基础上,遵循将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单元总分值由高到低的原则,划定了温泉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对社会经济发展占用基本农田需要进行补划时,同样遵循上述原则,优先选择分值较高、质量相当的耕地做为补划基本农田备选区。 6.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GIS的规则土地布局方法,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为例,在建设用地适宜性、区位、点轴理论、开发约束、集约节约、土地转换规则等六方面建立规则,生成规则地图并叠加分析,进行温泉城区土地利用布局优化研究。在总的规则地图上,完成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划分,从而得到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建设用地管制分区。不同的土地利用布局、建设用地管制分区是与特定的优先发展、开发约束政策相对应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王敬泉;于亚杰;于铁军;;浅谈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年10期
2 卢秀丽;;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J];北京测绘;2015年06期
3 张薇;甘德清;王晓红;;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13期
4 刘勤志;廖国衡;许文强;;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策支持系统[J];科技资讯;2013年32期
5 王石泉;谢文全;;GIS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6期
6 陈思明;吴景;;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分析——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4期
7 谢颖颖;;GIS在地理测绘的应用与发展方向[J];科技传播;2020年15期
8 李丹;王帅;王雷;;基于GIS的建设用地空间变化研究[J];现代测绘;2020年04期
9 马莉;白静杰;王晓莉;;GIS技术对工程测量的影响分析[J];河南科技;2014年15期
10 沈意浪;;GI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年07期
11 雷坤平;徐京华;张帅毅;;基于GIS的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审查方法研究[J];测绘;2012年05期
12 吴志伟;胡远满;陈文波;;基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2期
13 于少康;袁芳;;基于GIS的浮梁县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6期
14 张小伟;何月;蔡菊珍;李正泉;;基于GIS的浙江省土地利用/覆盖与地表温度的关系[J];中国农业气象;2010年02期
15 魏丽慧;;基于GIS的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利用与设计[J];甘肃科技;2008年21期
16 张合兵;桑振平;李晨;;基于GIS平台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7 鲁光银,朱自强,邹声杰;浅析GIS在岩溶地区公路建设土地利用中的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4年02期
18 李栗;谈GIS技术在消防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4年12期
19 黄波;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改进[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田毅;吴克宁;黄勤;周雷;;基于GIS的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强度综合评价[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姬冬梅;张大军;李淑杰;王楠;;基于GIS的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探[A];吉林省测绘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郭惠娟;唐南奇;林金宝;;基于GIS的仙游县土地利用与滑坡灾害敏感性分析[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浦吉存;张茂松;袁家峰;邱春丽;解燕;;基于GIS的曲靖烤烟低温灾害风险区划[A];第七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二:绿色经济产业发展[C];2017年
5 白雪峰;;GIS技术在工程测量的应用效果研究[A];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2015年
6 祁得伟;;论述GIS技术对工程测量的影响[A];软科学论坛——工程管理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7 张明明;陈义华;张妍;;GIS在尾矿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8 靳燕;;GIS支持下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若干功能的实现[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马兰俊;段建南;李永平;胡德勇;;基于GIS的闲置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计——以长沙市为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10 王辰;;浅谈配网自动化中GIS技术的应用[A];决策论坛——系统科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11 孙伟韬;姚顺彬;;GIS支持下香榧产业发展用地评价与规划——以浙江东阳市为例[A];“木本粮油产业发展森林食品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暨华东六省一市林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2 白雪峰;;GIS技术在工程测量的应用效果研究[A];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2015年
13 陈阿仲;周兴瑶;罗承桢;徐国庆;;基于GIS技术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14 何燕;李政;欧钊荣;丁美花;;基于GIS的广西晚稻低温冷害区划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15 苏海民;陈健飞;;基于GIS的长乐市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6 刘明亮;;GIS技术在农用地分等汇总中的应用[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7 张本昀;申怀飞;郑敬刚;吴国玺;;基于GIS的河南省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18 马青;;基于无人机遥感与GIS的生态保护红线校核与优化[A];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20年
19 陈洋;;基于GIS的采煤沉陷耕地损毁边界下沉值确定方法[A];中国煤炭学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委员会会议摘要集[C];2018年
20 王妍妍;范静;;基于GIS的标准化试点村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山东省“四区十带”美丽村居建设为例[A];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乡村规划)[C];202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曹月娥;基于GI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师学义;基于GIS的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3 李昂;基于高压直流GIS盆式绝缘子基材的环氧树脂表面电荷积累与抑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4 扈军;基于GIS的声景分析及声景图制作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毕天平;基于GIS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周旻;基于GIS的噪声地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7 何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8 程锋;基于GIS与决策模型整合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系统[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9 周湶;基于GIS的配电网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其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滕丽;GIS环境下的区域溢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1 宋彩平;基于GIS的森林生态效益空间分析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2 邱枫;基于GIS的宁波城市肌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3 李海蓉;基于GIS的资源型城市基础设施空间结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14 孙懿慧;基于GIS多源数据融合的湖北省中稻增产潜力及影响因子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5 王平;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6 徐翠玲;基于GIS的矿产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17 陈明剑;海洋功能区划中的空间关系模型及其GIS实现(以莱州湾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18 尚敏;基于GIS的三峡库区忠县岸段塌岸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9 姚志宏;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过程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20 金虎;基于多参量的GIS局部放电发展过程研究及严重程度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叶莉莉;GIS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陶汝鹏;基于“GIS”技术对土地利用规划中主要指标确定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3 刘靖;基于GIS的县级土地适宜性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4 袁成军;基于GIS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吴婷婷;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6 陈锦;基于GIS的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陶文星;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江汶静;基于GIS的耕地边际化评价与转移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9 邱冬冬;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10 图木;基于遥感和GIS的兴和县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1 赫晓慧;基于GIS的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构建及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2 钮晓彤;基于GIS的高铁站与周边土地利用交通影响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0年
13 康建锋;基于GIS技术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与数据库建设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14 李士飞;基于GIS技术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与优化布局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15 瞿华蓥;基于GIS的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调查评价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6 蒋翌帆;基于GIS云南省高山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7 徐玲玲;基于GIS技术的区域开发强度测算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8 荆新全;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9 韩鹏;基于GIS的县级土地利用信息系统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20 高希瑞;基于GIS的新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异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本报记者 于海江 通讯员 赵欣;GIS跨入海上风电新领域[N];中国电力报;2019年
2 蔡建辉 马飞越;宁夏电科院完成363千伏GIS同频同相耐压试验[N];国家电网报;2018年
3 成林 蒋郁;国网陕西电力成功研制GIS隔离开关模拟骚扰源试验系统[N];国家电网报;2018年
4 记者 王金晶 胡旭东;地区首座110千伏全户内GIS变电站投入运行[N];和田日报(汉);2021年
5 王伟 徐玉东;国网山西电科院 积极推进GIS盆式 绝缘子带电检测技术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1年
6 本报记者 陆琦;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钟耳顺:GIS下一站将走向地理控制[N];中国科学报;2012年
7 记者 董洁;全球最长750千伏GIS母线在±800千伏青南换流站完成对接[N];青海日报;2020年
8 记者 周湛;GIS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系统研制工作启动[N];中国测绘报;2002年
9 记者 邱江勇 整理;宋关福:超图要做“中国智造”的跨国GIS软件企业[N];中国电子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敬;超图软件:国产GIS逐梦海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11 记者 赵天宇 采访专家 王大成 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刘瑜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研究员 星饮 高德地图高级产品专家;“疫情地图”走红背后的GIS产业[N];北京科技报;2020年
12 马勇 崔晨洋;±800千伏陕北换流站750千伏GIS设备一次性通过耐压试验[N];国家电网报;2021年
13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黄昭颖;桂隆多测合一智慧GIS系统填补国内大型绿色软件空白[N];广西日报;2020年
14 本报记者 曾江;GIS技术搭建中国文化地图数字平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5 本报记者 张治林 通讯员 苏娜 王云鹏;GIS密封圈现场制作装置让检修作业更高效[N];国家电网报;2021年
16 见习记者 邱燕超;智能GIS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N];中国电力报;2018年
17 本报记者 李争粉;依托自主创新 GIS平台软件步入云时代[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年
18 谢凌东 黄桢 陆晓依;户外GIS设备移动无尘净化检修系统在宁波电网应用[N];国家电网报;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