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棉高产群体生长分析及水分生理指标空间变异规律研究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以南疆主栽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同化物积累动态及水分生理指标的空间变异规律和生理生化特征,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
1、海岛棉棉株生长过程自身调节能力较强,单株成铃数较高。叶面积空间变化特征为:中部上部下部,各品种表现为:YX-193 AC-599 XH-21 XH-28。单位叶面积载荷量随生育期推进呈增大趋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均呈抛物线型,叶面积比率、叶干重比和相对生长率随生育期的推进均呈下降趋势,比叶面积和净同化率呈多峰曲线。
2、海岛棉同化物积累随时间变化呈“S”型曲线,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总同化物积累达最大值所需时间表现为:AC-599XH-28XH-21YX-193,AC-599分别比XH-28、XH-21和YX-193晚4d、17d和23d,快速积累持续时间YX-193、AC-599、XH-21和XH-28分别是58d、83d、64d、74d,并且分别在出苗后第83d、94d、86d、93d进入旺盛生长期。生殖器官同化物积累速率最大的时刻t0点,YX-193、AC-599、XH-21和XH-28分别出现在出苗后120d、135d、124d、130d,同化物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分别是43~44d、63~64d、48~49d、54~55d。
3、海岛棉叶水势随叶位的上升不断增大,且正常植株大于受旱植株。受旱棉株叶片细胞液浓度较正常灌溉提高了2.0 %~4.0%,达到1%或5%的显著、极显著水平,叶片细胞液浓度随叶位的升高逐渐减小,早晨叶片细胞液浓度普遍较低,中午14:00~16:00达到最大值,16:00后随气温的下降也逐渐降低。正常灌溉的棉株其体内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受旱棉株,相对含水量和临界饱和亏低时,水分自然饱和亏和需水程度就大。蒸腾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或双峰趋势,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呈正相关,叶片温度、大气温度、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的空间变化表现为:花铃期以倒2或倒3叶(打顶前)最高,以此为分界点,随叶位上升逐渐减小,随叶位下降急剧降低。
4、叶片SPAD值随生育期的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盛铃期达到峰值,之后又随植株的衰老,SPAD值开始下降。SPAD值随叶位的上升,其变化可用二次多项式的函数关系进行描述,同节位叶片不同时期SPAD值存在极显著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塔里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562
|
|
|
|
1 |
邹琦,孙广玉,王滔;干旱条件下大豆叶水分状况与渗透调节[J];大豆科学;1994年04期 |
2 |
王广兴,杨颂;节水灌溉与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J];灌溉排水;1990年02期 |
3 |
王康,沈荣开,唐友生;用叶绿素测值(SPAD)评估夏玉米氮素状况的实验研究[J];灌溉排水;2002年04期 |
4 |
孙莉,陈曦,包安明,冯先伟,王登伟;棉花各生育期高光谱数据与叶片生物物理生物化学量的相关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4年01期 |
5 |
蒋进,王周琼,马健;棉花的水分状况及草炭处理后的变化[J];干旱区研究;2002年02期 |
6 |
陈学贞;;棉花干物质积累和氮磷吸收动态的研究初报[J];湖南农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
7 |
童淑媛;宋凤斌;徐洪文;;玉米不同叶位叶片SPAD值的变化及其与生物量的相关性[J];核农学报;2008年06期 |
8 |
黄见良,李合松,李建辉,邹应斌,陈开铁;不同杂交水稻吸氮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J];核农学报;1998年02期 |
9 |
王志贤,李新裕,贺志强,陈玉娟;海岛棉不同密度下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动态研究[J];江西棉花;2005年02期 |
10 |
冀雅珍;;一种新型玉米叶面积估算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11期 |
|
|
|
|
|
1 |
李德全,邹琦,程炳嵩,孙广玉;利用冰点降低法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势——FM-4型冰点渗透压计的原理及使用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1988年01期 |
2 |
王建国;;玉米叶片衰老研究概况[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
3 |
武康生;植物水分参数和耐寒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S2期 |
4 |
李吉跃;PV技术在油松侧柏苗木抗旱特性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
5 |
李吉跃;植物耐旱性及其机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
6 |
李吉跃,张建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耐旱机理及其分类模型的研究(Ⅰ)——苗木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及分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7 |
周晓阳,张辉;不同耐旱性杨树气孔保卫细胞对水分胁迫的差异性反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8 |
杨跃军,孙向阳,王保平,韩保军;泡桐叶片的水分特征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9 |
张建国,李吉跃, 姜金璞;京西山区人工林水分参数的研究(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10 |
杨敏生,裴保华,朱之悌;水分胁迫下白杨无性系生理和生长的数量遗传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
|
|
|
|
1 |
王国祥;彩色棉与海岛棉远缘杂交后代表现[J];中国棉花;2004年01期 |
2 |
梅拥军,张改生,叶子弘,曹新川,张文英;海岛棉不同果枝品种间杂交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及F_1和F_2群体优势分析[J];作物学报;2004年08期 |
3 |
王志贤;贺志强;李新裕;;不同密度种植新海14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J];甘肃农业;2006年03期 |
4 |
陈顺理,马环;世界海岛棉纤维品质现状、发展趋向及塔里木海岛棉的育种目标[J];新疆农业科学;1987年03期 |
5 |
郑德明,姜益娟,高林艳;磷肥对海岛棉干物质积累分配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1993年03期 |
6 |
王海珍,韩路,曹新川,胡守林,龚平;海岛棉新海21号光合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棉花;2004年11期 |
7 |
王莉,刘芳,宋海勃;不同海岛棉种质资源主要农艺经济性状鉴定与分析[J];棉花学报;2005年03期 |
8 |
;对海岛棉蕾铃脱落规律及减少脱落途径的探讨[J];新疆农垦科技;1979年02期 |
9 |
周可湧;;棉与芙蓉属间杂种性状的分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7年06期 |
10 |
;海岛棉试用乙烯利催熟[J];上海农业科技;1975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