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强度对‘温185’核桃叶片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摘要】:本文探究农业生产中核桃乔化密植枝条叶片相互遮荫对树体造成的影响。选8年生‘温185’核桃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遮荫,设置不同梯度光照处理,研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核桃叶片生理生化指标、叶片解剖结构、光合荧光特性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探究遮荫对核桃产生的影响,找到合理有效的光照条件为核桃修剪及合理密植等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硬核期时,43%透光率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较高,自充实期之后,43%透光率处理下叶绿素含量较低,84%透光率处理下叶绿素含量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说明短时间重度遮荫和长时间轻度遮荫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此外,84%透光率处理,能提高海绵组织厚度、表皮细胞长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气孔长度、气孔面积,可以较好的改善叶片解剖结构;43%透光率处理较全光照短时间内可以提高核桃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了0.913 mg·g-1且达显著水平;当光照处理低于69%透光率时,长时间遮荫不利于核桃树体光合产物的积累和抗逆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上升。遮荫处理较全光照可以提高叶片水势、叶片面积,但会降低叶片单叶重。(2)油脂转化期,84%透光率处理可以提高叶片的气孔导度(Gs)、胞间C02浓度(Ci)、蒸腾速率(Tr),较全光照分别高了0.016 mol·m-2·s-1、35.25μmol·mol-1、0.95 mmol·m-2·s-1;重度遮荫则会降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较全光照分别低了6.01μmol·m-2·s-1、0.064 mol·m-2·s-1、3.15 mmol·m-2·s-1;遮荫可以降低初始荧光(F0)、提高最大荧光(Fm)、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量子产额(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避免高温强光对核桃产生的胁迫。(3)五种光照环境中,84%透光率处理下核桃坚果的纵径最长、单果重最重、出仁率最多、产量最高,分别为39.43 mm、13.88 g、69%、4159 kg·hm-2。43%透光率处理显著降低了核桃粗脂肪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核桃内果皮厚度,较100%透光率分别低了8%、0.127 mg·g-1、2.66 mm,同时显著提高了核桃果仁中的纤维素、单宁、总多酚含量,增加了果实木质化和涩味,降低了果实口感。遮荫可以提高核桃果仁中有机酸、可溶性糖、脂肪酸含量,但各光照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
|
|
|
|
1 |
王有信,李艳青;美国核桃前景好 栽种模式最重要[J];林业实用技术;2003年10期 |
2 |
王有信,李艳青,刘原福;发展美国黑核桃要选好栽植模式[J];果农之友;2003年11期 |
3 |
杨继明
,赵维进
,杨秀勇
,刘爱芬
,李际华;核桃品种元丰的特性与栽培要点[J];河北果树;2004年04期 |
4 |
杨玉良,崔莹,祝钰,刘宏;4个美国黑核桃品种引种初报[J];中国果树;2005年02期 |
5 |
史建新,赵海军,辛动军;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核桃脱壳技术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
6 |
宋锋惠;史彦江;;黑核桃[J];农村科技;2005年01期 |
7 |
王自明;陈剑英;范林元;;全省各地积极做好核桃种苗管理工作[J];云南林业;2008年02期 |
8 |
房洪才;;核桃价格高引种须慎重[J];农村新技术;2008年13期 |
9 |
朱德正;;良种核桃发展潜力大[J];山西果树;2009年01期 |
10 |
王国平;;澳大利亚核桃发展概况[J];山西果树;2009年01期 |
11 |
马和平;潘刚;边巴多吉;裴东;王滑;;西藏核桃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的研究[J];西藏科技;2009年04期 |
12 |
马豪;史建新;;核桃物料的筛分原理及其试验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1年04期 |
13 |
李红旭;李文明;马玉春;马勇;;核桃文化价值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11年03期 |
14 |
王仕民;;景东核桃培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
15 |
苏为耿;;劣质低产低效核桃树改造技术[J];云南林业;2011年06期 |
16 |
李淑香;孟彦贞;齐迎雪;徐文红;;核桃规划建园实用技术[J];果农之友;2012年01期 |
17 |
奎进雄;;滇中核桃栽种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2年04期 |
18 |
方文亮;;种好高原 “摇钱树”—云南核桃[J];云南林业;2012年06期 |
19 |
张兴泽;纪江华;牟进鹏;陈妮娜;;适于山东省烟台栽植的核桃品种[J];落叶果树;2013年01期 |
20 |
李建;史根生;冀中锐;郝华正;;我国核桃发展空间与存在问题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3年01期 |
|
|
|
|
|
1 |
高书宝;高绍堂;任湘莉;;美国黑核桃在陕西的引种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2 |
徐颖;张美勇;;核桃生态示范园建设的发展趋势[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
3 |
赵宝军;宫永红;刘广平;王仕海;;美国加州核桃遗传改良研究现状[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4 |
方洁;王红霞;赵悦平;赵书岗;玄立春;;核桃光合影响因子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5 |
高清华;段可;甘霖;张大福;;我国核桃繁殖技术的研究(综述)[A];首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
6 |
高书宝;高绍棠;高国宝;杨胜良;王赵媛;;美国黑核桃引种试验研究[A];首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
7 |
孙辉;郭建朝;褚新房;曹瑞丽;王素平;;太行山区优种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A];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8 |
丛桂芝;张海群;买买提依明;外力;解彩虹;阿斯哈;;新疆伊犁引进栽培美国黑核桃技术[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
9 |
宋宇琴;吴国良;刘群龙;王勇;;核桃枝条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测定[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10 |
高书宝;庞长民;陈昊;张莹;韩桂军;高国宝;;核桃青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