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乳生产工艺研究
【摘要】:
以新疆核桃为原料进行了核桃乳生产工艺条件的研究。对核桃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对核桃仁脱皮、核桃仁水酶法提油、核桃仁磨浆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对核桃乳液稀释倍数、乳化剂和增稠剂的用量、核桃乳和红枣核桃乳调配的最佳配方、均质及杀菌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对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理化指标及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微生物指标等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感官评定。同时采用气质联用对核桃乳的风味物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仁去皮最佳条件为以4%Na2CO3和10%Ca(OH)2混合溶液预煮3分钟,自来水冲洗去皮;核桃仁磨浆最佳条件为液固比为8:1(g/g)、磨浆温度为60℃、浸泡时间3h、碳酸氢钠浓度为0.6%时,可溶性蛋白质得率最大值达到39.01%;单一酶对核桃油提取效果最佳为中性蛋白酶,提取率最高,达48.2%;复合酶对核桃油提取效果最佳为果胶酶+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提取率最高,达52.5%。水酶法提取核桃油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5、酶解pH7.5、酶添加量1.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h,在此优化的工艺条件下,核桃提油率可达54.2%。核桃乳稀释最佳倍数小于30倍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大于0.5%。最佳乳化剂和增稠剂为单甘酯和蔗糖酯混合使用,其比例为7:3(g/g),海藻酸钠0.3%、黄原胶为0.15%,果胶为0.15%。脱脂核桃乳饮料配方为:核桃蛋白液加水量20倍、蔗糖8%、柠檬酸为0.1%、核桃香精为0.1%、烘烤核桃仁添加量为10%。红枣核桃乳饮料配方为:核桃汁15倍,红枣汁8%、蔗糖6%、乙基麦芽酚为0.04%。核桃乳均质试验的最佳工艺条件:均质温度50℃,均质压力40MPa,二次均质较佳。杀菌试验的最佳条件:75℃条件下15min。根据GC-MS确定了普通核桃乳中17种化合物,烘烤型核桃乳中21种化合物,红枣核桃乳中了26种化合物。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S275.4
|
|
|
|
1 |
郑昭英,孙小镭,刘世琦,高俊凤;乙烯在黄瓜体内分布及周年变化动态研究初报[J];山东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
2 |
梁太波,张淑香,史春余,王汝娟,杨馥成;活力素对菠菜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
3 |
曹世彪,陈双臣,李志娟;土壤调理剂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
4 |
叶宝兴,毛达超,刘学春;超级小麦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与净光合速率相关性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
5 |
徐文玲;汪隆植;张传坤;;种子老化对萝卜早期生长生理生化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
6 |
孙慧敏;于振文;颜红;史桂萍;;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施磷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
7 |
萧蓓蕾;李德全;胡晓丽;;盐胁迫对转ZmPP2C2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
8 |
于文艳;刘世琦;梁庆玲;郝树芹;;大蒜二倍体与四倍体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
9 |
李凯;杨建平;马宁;殷昭平;冯其伦;;低温处理对裸仁南瓜幼苗抗寒性指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
10 |
孙庆春;郑成淑;丰震;;菊花玻璃化苗与正常苗的生理特性比较[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
|
|
|
|
|
1 |
骆倩;郑力;吴旭;侯新民;时慧;;核桃蛋白饮料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0年12期 |
2 |
王云川,李红,刘伟成,黄彦君,郑昕,骆怀民,吴永阳,张五九;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啤酒中的风味物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年11期 |
3 |
马艳萍;马惠玲;刘兴华;李顺峰;;鲜食核桃和干核桃贮藏生理及营养品质变化比较[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1年03期 |
4 |
刘晓红;吴胜利;万剑真;陈文宝;徐辉;;全果核桃蛋白饮料稳定性研究[J];食品工业;2011年09期 |
5 |
钟海雁,李忠海
,袁列江
,张余权;核桃生产加工利用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食品与机械;2002年04期 |
6 |
黄翠姬;刘昭明;;全脂核桃乳饮料生产关键工艺条件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7年04期 |
7 |
徐效圣;潘俨;傅力;邱杰;周晓明;戚金祥;车凤斌;;响应面法优化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J];食品与机械;2010年02期 |
8 |
毛晓英;华欲飞;卢伟;;核桃蛋白质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9期 |
9 |
周玉宇;吕兵;;核桃乳饮料的研制[J];食品科技;2006年02期 |
10 |
田贝贝;高疆生;赵明;王新建;;南疆核桃品种脂肪酸及氨基酸的营养评价[J];新疆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
|
|
|
|
|
1 |
陈勤,李磊珂,吴耀;核桃仁的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2 |
陈永波,汪大顺,覃建华,饶斌,唐登梅;Xterra RP18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离测定氨基酸[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1年04期 |
3 |
张秀玲,高学军,冯一兵;果醋加工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4年05期 |
4 |
崔政伟,王有伦,陆振曦;新型巧克力精磨机的研究[J];包装与食品机械;1996年04期 |
5 |
曾祥基;水酶法制油工艺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
6 |
刘孟军,王永蕙;枣和酸枣等14种园艺植物cAMP含量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7 |
韩喜江,张颖,郝素娥,郭迎;黑龙江省山核桃仁的营养成分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8 |
韩喜江,向文胜,郝素娥,郭迎;山核桃乳饮料研究简报[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9 |
兰英,房金波,张维晶,常雅萍;核桃楸青果皮(GPJM)水提物诱生小鼠肿瘤坏死因子的实验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
10 |
张玉祥;补脑益智话核桃[J];服务科技;2000年03期 |
|
|
|
|
|
1 |
徐政;盖国胜;卢寿慈;;超细粉碎技术与设备进展[A];第四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