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盐胁迫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坚果品质和幼苗生理与分子调控的影响

章建红  
【摘要】:我国海岸线长,存有大量的盐渍土,因此筛选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植物,对于提高盐碱地的利用效率、应对土壤盐化和强化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有重要的意义。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是一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坚果类果树树种,因具有耐瘠薄、耐干旱、抗病等优良特性,近几年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目前关于薄壳山核桃的抗逆研究大都集中在生理生化等方面,而对其分子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薄壳山核桃主要栽培品种‘波尼’(C.illinoensis'Pawnee')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氯化钠(Na Cl)浓度处理对其果实品质和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并运用代谢和转录组学等分析技术揭示薄壳山核桃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NaCl(0、0.3%、0.6%)处理影响10 a生‘波尼’的坚果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坚果纵径、单果重、种壳厚度呈上升趋势,果仁中蛋白质和还原糖均呈上升趋势,而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Na Cl处理改变果仁中棕榈酸、α-亚麻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3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但变化不显著。(2)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波尼’幼苗后期的生长发育,且随着Na Cl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强。Na Cl胁迫显著增加‘波尼’幼苗叶片中Na~+/K~+比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削弱光合作用,降低叶绿素含量和损害其叶绿体超微结构,且随着Na Cl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变化越显著。丙二醛(MDA)含量和三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处理前期的10或30d,随Na Cl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在盐处理后期,尤其在高Na Cl浓度(0.6%和0.9%)下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3)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对幼苗叶片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Na Cl胁迫时间和浓度都显著影响‘波尼’幼苗叶片的代谢组,而处理时间的影响更大。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对检测到的已知的5 880个代谢产物进行层次聚类,筛选到3个与盐胁迫相关的模块,其中模块plum1和lightgreen中代谢物与Na Cl处理呈正相关,主要属于脂质和类脂分子、苯丙烷和聚酮类化合物,而模块lightcyan中代谢物与Na Cl处理呈负相关,主要属于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杂环化合物和苯环类化合物。结合共表达模块的关键代谢物和DESeq2差异分析发现了7个显著差异的关键代谢物,包括4个显著上调的代谢产物,即黄蜜环酯L(Melleolide L)、嘌呤类生物碱(Eupolauridine)、苦杏仁甙(Amygdalin)、甲氧西林(Methicillin),和3个显著下调的代谢产物,即9-十六碳烯酸乙酯(Ethyl 9-hexadecenoate)、柠檬烯(Limonene)、反-9-十八碳单烯酸(Elaidic acid),这些代谢物可能在薄壳山核桃响应盐胁迫时发挥重要作用。(4)利用Illumina Hi Seq 4000测序平台对‘波尼’幼苗叶片转录组进行分析,发现0.3%和0.6%浓度的Na Cl处理8、24和48 h后共有7 91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包括4 566个上调的DEGs和3 347个下调的DEGs。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这些DEGs主要涉及激素代谢、转录调节、ATP酶转运和抵御响应等生物学过程,进一步发现ATPase10、Calcium-binding protein CML19和NAC transcription factor 72等一些关键DEGs,可能在调节薄壳山核桃盐胁迫耐性中发挥重要作用。(5)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波尼’Cil GDSL-脂肪酶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共鉴定出87个Cil GDSLs,按照其基因结构和基序组成特点可分为12个亚族,大多数Cil GDSL基因具有4个内含子,分别由α螺旋和β链组成,该家族基因位于细胞外(25个Cil GDSLs)和叶绿体(22个Cil GDSLs)中。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验证结果发现一些Cil GDSL基因被盐处理诱导并呈现出较高的表达水平,表明它们在薄壳山核桃盐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6)通过对不同盐胁迫浓度下处理24 h的薄壳山核桃生理、基因和代谢谱进行关联分析,发现薄壳山核桃生理参数与代谢产物具有更强的相关性,而差异基因可能主要通过关键代谢产物参与植物的生理调控。发现了一个可能在薄壳山核桃盐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NAC转录因子基因(Ci NAC72),其可能通过调控Amygdalin化合物增强薄壳山核桃的盐胁迫耐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具有适于盐土环境生长的生理生化特性和响应盐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结果不仅为薄壳山核桃候选高耐盐新树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为其用作我国海岸带滨海盐土区发展生态高值园艺产业的优良果树树种提供了实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沙存龙;焦云;严春风;袁冬明;;外施三十烷醇对盐碱地薄壳山核桃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7年10期
2 徐永星;蔡建新;吕惠飞;黄泉民;周振琪;徐奎源;;建德市薄壳山核桃引种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思路[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4期
3 佟海英,吴文龙,闾连飞,李维林;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林业科技开发;2005年06期
4 生静雅;刘广勤;周蓓蓓;朱海军;何雅萍;;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茅山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5 周建国;;云县薄壳山核桃引种试验介绍[J];广东科技;2013年Z1期
6 杜德意;刘畅;金继良;崔亚东;;薄壳山核桃芳香木蠹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J];绿色科技;2021年03期
7 韦贵文;梁宝清;刘天笑;;基质配比和薄壳山核桃扦插成活率、光合作用关系[J];中国农业信息;2016年03期
8 李川;姚小华;王开良;方敏瑜;辜夕容;邵慰忠;;12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核)性状以及产量的比较[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刘广勤;朱海军;臧旭;生静雅;周蓓蓓;;薄壳山核桃新品种——茅山1号的选育[J];果树学报;2011年06期
10 张由娟;王三军;史良;武青青;鹿凤启;;薄壳山核桃——油牡丹复合经营栽植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20年19期
11 金继良;;薄壳山核桃大棚容器育苗技术[J];山西果树;2016年02期
12 朱海军;何俊;张存宽;俞春萍;刘广勤;;薄壳山核桃容器育苗技术浅析[J];林业实用技术;2014年04期
13 李俊南;熊新武;习学良;刘恒鹏;王高升;;植物激素对薄壳山核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3年01期
14 耿国民;周久亚;朱灿灿;;薄壳山核桃扦插繁殖技术初报[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15 邹伟烈;习学良;范志远;熊新武;杨建华;李淑芳;李俊楠;;薄壳山核桃引种云南弥渡的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南方果树;2010年03期
16 王曼;李贤忠;宁德鲁;张雨;李勇杰;;薄壳山核桃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林业调查规划;2009年06期
17 吴文龙,闾连飞;薄壳山核桃的引种栽培[J];江苏林业科技;2003年01期
18 杜洋文;邓先珍;程军勇;;切根对薄壳山核桃砧木质量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2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贾晓东;罗会婷;翟敏;郭忠仁;;‘波尼’薄壳山核桃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朱海军;生静雅;张普娟;刘广勤;陈亚辉;;薄壳山核桃种壳超微结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刘广勤;张俊;张勇;姜惠丽;;江苏薄壳山核桃引种历史、种植现状及发展策略[A];首届长三角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贾晓东;李永荣;翟敏;王涛;莫正海;乔玉山;郭忠仁;;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动态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吕运舟;窦全琴;蒋泽平;董筱昀;黄利斌;;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种及优株子代再生能力差异研究[A];“木本粮油产业发展森林食品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暨华东六省一市林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6 陈素传;肖斌;肖正东;;大别山山核桃调查初报[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7 朱兰娟;;气象对山核桃的影响及对策[A];平安浙江气象保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戴圣潜;;宁国市山核桃生长区的地质生态环境调查[A];2007年安徽省科协年会地质古生物遗迹、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9 龙秀琴;李苇洁;杨承荣;;山核桃幼林经营技术[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10 ;芒市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茨竹坝山核桃基地调研[A];农村农业改革创新与农业现代化论文选编(下册)[C];2014年
11 夏国华;王正加;黄有军;郑炳松;黄坚钦;;山核桃优树选择[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2 徐秋芳;;山核桃干腐病抑制菌的筛选鉴定及抑制机理探究[A];土壤肥料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报告摘要[C];2016年
13 于敏;徐宏化;王正加;斯金平;张爱莲;;6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形态及营养成分分析[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4分会场:资源植物学[C];2013年
14 石红静;马闪闪;龚臣;童根平;赵科理;叶正钱;;不同改良剂对酸化山核桃林地土壤的改良作用[A];土壤科学与生态文明(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15 张通;杨先裕;杨先友;黄有军;王正加;;薄壳山核桃‘Mahan'品种雌花发育特性及最佳授粉期分析[A];“木本粮油产业发展森林食品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暨华东六省一市林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6 张计育;莫正海;黄胜男;贾晓东;宣继萍;郭忠仁;;薄壳山核桃MADS-box类转录因子基因CiAG的克隆与功能分析[A];中国园艺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7 黄东平;占洁;;木本油料植物立体种植探讨与实践——以江西省都昌县为例[A];“木本粮油产业发展森林食品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暨华东六省一市林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8 钱基宏;;薄壳失稳机理浅析[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9 宋伟玲;;薄壳塑胶件的数铣加工工艺研究[A];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C];2018年
20 徐光文;;环形闭合薄壳的应力分析[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章建红;盐胁迫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坚果品质和幼苗生理与分子调控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21年
2 朱海军;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培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贾晓东;薄壳山核桃果实品质形成期油脂、酚类代谢物鉴定及相关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8年
4 徐川梅;10个山核桃种染色体核型及基因组类型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
5 陈世权;山核桃人工林养分诊断及生态经营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陈向明;山核桃外果皮几种化学成分及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7 雷霖;基于薄壳矢量元的电磁散射数值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志良;旋转薄壳在转点频段内的振动及其在扬声器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06年
9 李文娟;山核桃贮藏过程中类脂褐素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10 李朔;小麦耐盐渐渗系山融3号根系盐胁迫转录组分析及相关基因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1 王瑶;拟南芥中生物素与碳酸盐胁迫关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
12 高宇列;天目山区山核桃产业成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3 夏阳;叶片淋洗对盐胁迫下植物矿质营养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14 孔杨勇;要素约束与风险规避:临安山核桃种植户要素投入决策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15 纪敬;盐胁迫下γ-氨基丁酸(GABA)对杨树生长与适应的调控作用[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20年
16 康益晨;马铃薯响应碱性盐胁迫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21年
17 朱海辉;各向异性金属薄壳连续非线性加载变形行为与成形极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
18 汤晓丽;海滨锦葵盐胁迫转录组分析和抗盐基因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6年
19 刘永军;小麦盐胁迫应答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转基因烟草表达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0 马翠兰;柚(Citrus grandis Osbeck)对盐胁迫的生理反应及适应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靖明;水土保持经济树种薄壳山核桃的耐盐性及耐水性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张潇丹;薄壳山核桃矿质养分及果实性状研究[D];西南大学;2021年
3 李健;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研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4 徐宏化;不同薄壳山核桃无性系中功能性成分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5 孔令通;薄壳山核桃传粉生物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6 赵磊;薄壳山核桃实生苗高效繁育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20年
7 于敏;不同种质薄壳山核桃形态及营养成分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8 米沛;薄壳山核桃人工林木材材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9 谢静;薄壳山核桃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施娟娟;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11 何小艳;薄壳山核桃安农系列品种选育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12 严泽埔;基于赤霉素矮化基因诱导的薄壳山核桃砧木的培育[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13 袁紫倩;薄壳山核桃‘马汉’品种营养元素周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14 俞春莲;薄壳山核桃果实成熟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变化规律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15 陈芬;薄壳山核桃结果初期生长开花结实特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16 张海军;不同基质配比对薄壳山核桃扦插苗生长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17 殷巧;薄壳山核桃安农系列选优及繁育[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18 张翔;修剪措施及生长调节剂对薄壳山核桃枝条发育和结果潜力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19 李雪;薄壳山核桃开花物候期及花粉贮藏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0 任国平;不同贮藏条件对薄壳山核桃坚果生理及品质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曹仕波;全椒“六个一”推深做实薄壳山核桃产业[N];滁州日报;2021年
2 本报记者 胡增民;陈世爱:加快实现薄壳山核桃产业化发展[N];粮油市场报;2012年
3 通讯员 鲍安平 记者 喻松;我市发展薄壳山核桃产业助农增收[N];滁州日报;2018年
4 章兴友;打造“中国碧根果之都”[N];中国市场监管报;2021年
5 谌红桃;我国建成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库[N];中国科学报;2020年
6 定宣;多措并举抓增绿取得显著成效[N];滁州日报;2019年
7 杨旭涛 全媒体记者 包增光;我市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势头全省第一[N];滁州日报;2021年
8 本报记者 付颖 通讯员 李世娜;宁洱星火:党建引领促发展 绿了青山富了民[N];普洱日报;2019年
9 记者 方俊 通讯员 丁丽 郑泽荣;山海协作结出致富果[N];衢州日报;2021年
10 本报记者 朱新法;农林科技,驱动“绿色江苏”[N];新华日报;2017年
11 本报记者 刘艳元 翟慎良;富民“金果果”,缘何百年不成林[N];新华日报;2010年
12 本报记者 胡增民 通讯员 郑励志 周宝良;江苏老科协:缘木求油情系薄壳山核桃[N];粮油市场报;2015年
13 记者 黄慧仙 通讯员 贾兴焕;山核桃树变矮了,轻松摘果[N];浙江日报;2019年
14 陈旋;浙江省山核桃年产值逾25亿[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15 本报记者 朱新法;“油瓶树”,何时真成“金油瓶”[N];新华日报;2015年
16 记者 廖庆凌;凤山核桃产业覆盖53%贫困户[N];广西日报;2019年
17 梁华 粟波 尹力冉;靖州:林里竹竿敲,遍地山核桃[N];湖南科技报;2020年
18 本报记者 姜晓蓉 通讯员 陈胜伟;种好山核桃 富了“花果山”[N];浙江日报;2020年
19 李囿澄 宋佳明 记者 吴连祥;辉南全力打造野生山核桃产业链[N];吉林农村报;2019年
20 通讯员 朱超界;让致富的“金果”不再“带血”[N];人民政协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