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总碱提取及其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分离、纯化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苦参饮片为原料,研究了酸水回流、乙醇回流、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等方法对苦参总碱提取效果的影响,并综合比较了各提取方法,确定了提取苦参总碱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研究超声波、微波等技术对苦参总碱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相应技术促进提取效果的最佳工艺参数。比较了高真空浓缩与溶剂共沸蒸馏两种方法对苦参总碱中残留氯仿的脱除效果,发现溶剂共沸蒸馏法是脱除溶剂残留的有效方法。以小鼠为对象,研究了苦参总碱的抗肿瘤作用,证明苦参总碱对小鼠体内移植的S180肉瘤细胞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鼠体内移植的H22肝癌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深入研究了柱分离、纯化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各项参数,通过薄层色谱、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氢谱等技术手段对所得结晶进行了定性分析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结晶纯度进行分析,确定了获得高纯度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有效方法。
|
|
|
|
1 |
赵宝中,荣大奇,王秀军,傅强,孟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电子结构与药性的关系[J];分子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
2 |
顾宏霞;刘婧;何黎琴;王效山;;氧化苦参碱的合成[J];化学世界;2009年05期 |
3 |
杨金香;贺艳斌;李俊波;白熙;;基于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对氧化苦参碱的测定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4 |
王小龙;叶晓娅;;不同提取工艺对制霉洗剂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含量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9年05期 |
5 |
杨辉;李静;;同时测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
6 |
刘燕;曲延伟;刘园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痔痛安软膏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含量[J];食品与药品;2009年03期 |
7 |
白小红;杨雪;陈璇;王琳慧;;液相微萃取/后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J];分析化学;2008年02期 |
8 |
何东平;龙友琦;柯玲玲;胡茂华;尚京川;;主动靶向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J];光谱实验室;2013年01期 |
9 |
臧晋;李杰;闫培勋;;氧化苦参碱提取条件的优化[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年12期 |
10 |
朱晓伟;宝金荣;布仁;;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化学试剂;2010年01期 |
11 |
王翔,汪宝琪,庞志功,赵建湘;用荧光熄灭法监测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血药浓度[J];分析科学学报;1998年04期 |
12 |
徐香玉;孙祥军;刘敏;孙得志;李林尉;;氧化苦参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J];化学学报;2009年18期 |
13 |
席海山;许良;娜仁花;孙乌日娜;;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四味土木香散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J];化学试剂;2010年02期 |
14 |
纪佳;;HPLC同时测定苦参药材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27期 |
15 |
叶世芸;卢顺林;毕嘉乐;安静;;HPLC测定妇炎膜中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含量[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2年05期 |
16 |
冯俭;薄层扫描法测定乳蛾喷雾剂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17 |
刘瑞连;严建业;李顺祥;罗堃;廖建萍;刘绍贵;;HPLC法同时测定冰荷洗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J];中国药师;2014年08期 |
18 |
庞志功,汪丛莹,汪宝琪,王翔,贺小民;用MAA荧光猝灭法研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药物代谢动力学[J];分析测试学报;2000年05期 |
19 |
纳鹏君,毛学峰,陈平,何天稀,高锦章,侯经国;山豆根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胶束毛细管电泳法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03年02期 |
20 |
杨辉;李静;农家业;;HPLC法测定艾滋病口腔含漱液中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的含量[J];中国药师;201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