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殊地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摘要】:为了解新疆彩色丘陵不同颜色岩石层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吐鲁番盆地极端干旱区托克逊戈壁岩石漆的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本文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RFLP)和构建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研究了新疆特殊地貌的微生物多样性。
彩色丘陵地貌细菌多样性研究中,T-RFLP图谱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号(粉红色)岩石层细菌多样性最高,2号(粉红色)和3号(红灰色)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而5号(橙棕色)样品与其他样品间相似性最低,各样品间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介于5.6%-60%之间;所得结果与RDP数据库比对,推测出5种岩石样品的优势细菌种群分别为Ruminococcaceae, Burkholderiaceae, Shewanella, Frateuria,铁还原菌和一些免培养菌群。
彩色丘陵地貌真菌多样性研究中,2号岩石层真菌多样性最高,1号和2号样品中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各样品间真菌群落结构相似性介于36.8%-68.2%之间;所得结果与数据库比对,推测出五彩湾中的优势真菌种群为Cladosporium、Pseudohydnum gelatinosum、Pleiochaeta ghindensis等。各岩石层真菌多样性均较高,随着岩石层样品颜色由浅至深,其末端限制性片段(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s, TRFs)的数量由多到少的趋势不明显。
从岩石漆细菌16S rRNA文库共得到23个不同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系统发育分析归为五个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藻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为优势种群,占文库的67.5%。其次为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分别占文库的15.8%和13.2%;蓝藻门和厚壁菌门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文库的0.9%和2.6%。该文库中有70%的克隆序列与GenBank中的纯培养标准菌株序列相似性低于97%,放线菌门的优势菌群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中存在许多抗伽马辐射细菌。
研究表明新疆彩色丘陵地貌岩石层样品表层的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较高;吐鲁番盆地岩石漆中细菌多样性相对较低,但潜藏着大量未知的、抗辐射、耐高温及耐干旱的极端环境细菌新种。
|
|
|
|
1 |
刘琳;刘洋;宋未;;PCR-DGGE技术及其在植物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09年03期 |
2 |
武婷婷;生吉萍;申琳;;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在湖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03期 |
3 |
罗海峰,齐鸿雁,薛凯,张洪勋;PCR-DGGE技术在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3年08期 |
4 |
李骁;王迎春;;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5 |
汪海静;;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J];北方环境;2011年Z1期 |
6 |
王洪媛,江晓路,管华诗,牟海津;微生物生态学一种新研究方法-T-RFLP技术[J];微生物学通报;2004年06期 |
7 |
雷磊;朱建明;秦海波;苏惠;冯新斌;;硒的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11年01期 |
8 |
张汉波,段昌群;直接从土壤中提取DNA的方法[J];生物技术;2002年04期 |
9 |
李涛;王鹏;汪品先;;南海西沙海槽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J];生态学报;2008年03期 |
10 |
鲁海燕;徐艾诗;曹靖;;微生物多样性对植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1 |
冯胜;李定龙;高光;;淡水湖泊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进展[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2 |
赵庆节;;种植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1年03期 |
13 |
姚晓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及进展[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8年S1期 |
14 |
马小龙;王芸;杨红梅;王纯利;毛培宏;金湘;常玮;房世杰;张评浒;娄恺;;新疆泥火山细菌遗传多样性[J];生态学报;2009年07期 |
15 |
王远亮,杨瑞红,毛爱军,王加启,董志扬;采用未培养技术对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5年06期 |
16 |
胡叶;李志勇;;海绵共生微生物研究中的分子技术[J];生物技术通报;2005年06期 |
17 |
任立成;李美英;鲍时翔;;海洋古菌多样性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06年S1期 |
18 |
袁三青;薛燕芬;高鹏;汪卫东;马延和;李希明;许国旺;;T-RFLP技术分析油藏微生物多样性[J];微生物学报;2007年02期 |
19 |
何伟;徐旭士;张茵;袁生;;“微生物多样性调查与鉴定”模块化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杂志;2010年04期 |
20 |
潘建刚;呼庆;齐鸿雁;张洪勋;庄国强;白志辉;;叶际微生物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