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OSAHS及OS相关检查指标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SAHSi[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OS(重叠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气分析进行比较,了解三种疾病患者间的凝血功能及低氧血症特点,并分析三种疾病血栓前状态、低氧血症,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的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PT、INR、FB、APTT、TT、 DD、FDP、pH、PO2、PCO2等数据,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11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组32例,重叠综合征组24例,并对各组以上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OSAHS组与COPD组比较,其中APTT、IT降低、FIB升高、PO2降低、PCO2升高,DD、FDP、PT、INR、pH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S组与COPD组比较APTT、TT降低,TIB、DD、FDP升高,PO2降低、PCO2升高,PT、INR、pH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S组与OSAHS组比较,APTT降低,DD、FDP升高,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以上提示在OSAHS患者与COPD患者比较,可能更容易出现凝血障碍,前者缺氧程度较后者更加严重;而OS患者与OSAHS、COPD患者比较,其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更加严重,其血栓前状态较OSAHS、COPD患者更加严重,在临床治疗中针对以上三种疾病的高凝状态,可能需要给予的抗凝治疗不能完全相同,继而更好的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血栓前状态、延缓病情发展,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
|
1 |
马国添;重叠综合征误诊一例[J];广西医学;2002年04期 |
2 |
秦永明,张琴,张晓洁;重叠综合征临床分析[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2年03期 |
3 |
张左华,孙晓萍,姚易凯;重叠综合征8例治疗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2期 |
4 |
陈秋生,李素琴,高元明;重叠综合征30例观察分析[J];临床荟萃;2003年12期 |
5 |
刘薇,刘莉;重叠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
6 |
尹秋艳,陈颖,刘凤奎;重叠综合征相关研究[J];首都医药;2003年14期 |
7 |
张春生,王莉,王雪松;重叠综合征1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1期 |
8 |
吴海虹,汪诗峰;重叠综合征1例[J];皮肤病与性病;2004年01期 |
9 |
陈都红,赵云;重叠综合征1例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11期 |
10 |
李贤,杨艳红,郝惠茹,朱文翠;33例老年重叠综合征的夜间观察和护理[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4年06期 |
11 |
赵向彤,吴朝明,潘优津,郑超;以低钾为首发表现的重叠综合征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15期 |
12 |
吴莉,黄相增;重叠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
13 |
李燕舞;高蜀生;包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4 |
韩咏梅;徐立勤;李永伟;朱红;孙德本;;重叠综合征1例[J];浙江医学;2006年08期 |
15 |
鲍礼智;韩星海;管剑龙;;重叠综合征合并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例[J];人民军医;2007年04期 |
16 |
呼瑞英;秦福兰;;1例重叠综合征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7年17期 |
17 |
刘莉;;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J];天津护理;2008年01期 |
18 |
李丹;张湘燕;刘维佳;叶贤伟;饶珊珊;;重叠综合征夜间低氧与肺功能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贵州医药;2008年02期 |
19 |
雷志坚;刘航;梁碧芳;;重叠综合征病因和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12期 |
20 |
魏以璧;王向党;梁军;;108例重叠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09年2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