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
【摘要】:冠心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致的多因素疾病。半个世纪的研究已经确定了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吸烟、肥胖、糖尿病、A型性格、早发家族史、炎症、凝血和纤溶系统的障碍。由于不同人群对冠心病的易感性不尽一致,不同临床类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也有差异,危险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还不完全清楚,而且即使将这些危险因素综合在一起,仍然不能使冠心病的发病从病因学上得到完全解释,而研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日益增多的心血管疾病的一级与二级预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冠心病的病因学研究不仅需要继续发现新的危险因素,还应该加强危险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发因素,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细胞基质的反应,各种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的产生及作用,与炎症过程很类似,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特殊慢性炎症过程,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冠心病与炎症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的许多研究亦提示:慢性牙周炎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国内应用规范流行病学设计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采用经典的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探讨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并与传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比较,分析慢性牙周炎是否为冠心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
慢性牙周炎(CP)不仅在世界范围内有较高的患病率,而且是我国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遗传学经典的双生子法进行的研究提示:遗
WP=6
传因素在慢性牙周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揭开了牙周炎遗传学发病机理系统研究的序幕。牙周炎是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炎造成的组织破坏,除了致病菌的直接破坏外,更主要的是致病菌引发的宿主免疫反应性炎症造成的继发性组织破坏。不同个体在致病菌刺激下产生的炎症反应类型和严重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在致病菌的主要毒力因子—细菌的脂多糖(LPS)刺激下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等炎症介质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受遗传基因调控的。
近年来许多研究揭示: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炎症有密切的关系。炎症介质如IL-1、TNF-α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均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结合,启动一系列细胞内反应过程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性。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的发病明显相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细胞因子IL-1基因多态性与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易感性明显相关,Francis等的研究发现,IL-1基因多态性也与冠心病发病的易感性明显相关,推测IL-1不同的基因型可能是牙周炎和冠心病的共同易感因子。本研究拟从基因水平探讨中国汉族人群IL-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的相关性。
本研究采用Chelex-100法从颊粘膜拭子提取DNA进行基因型分析。传统的酚-氯仿法抽提的DNA纯度高,但步骤繁多,在抽提过程中损失了较多DNA,所以2ml静脉血中获得的DNA量仅与1根颊粘膜拭子中抽提的DNA量相当。Chelex-100法从颊粘膜拭子提取DNA作为基因检测的DNA来源,与经典的抽取静脉血采用酚-氯仿法提取DNA相比,具有取样简便,安全、成本低、无创的优点,易为病人接受,尤其适合大规模的人群普查时采样。
WP=7
第一部分
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本研究采用经典的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慢性牙周炎及其他常见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慢性牙周炎是否为冠心病一种新的危险因素,以提高人类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者,经病史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共277例,其中男性211例,女性66例,年龄范围36~76岁,平均57±11.1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58例(急性心肌梗死86例,不稳定心绞痛72例);稳定劳累性心绞痛(SAP)119例。对照组:共238例,其中男性179例,女性49例,年龄范围28~69岁,平均56±10.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汉族自然人群,且无血缘关系。对所有受检者均进行牙周状况的检查,测量全口牙周袋深度(PD)和牙周附着丧失(CAL),参照Armitage推荐的诊断标准进行牙周炎的诊断,同时对冠心病其它常见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登记和检测。
结果:病例组慢性牙周炎患病率为54.9%,而对照组仅为29.9%,经统计学检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30.14,p0.001)。单因素分析,慢性牙周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其OR值为3.85,95%CI=1.87~4.96。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不仅有统计学上的关联,而且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即随着牙周炎程度的加重患冠心病的危险也增大(趋势检验 =38.9,p0.001),而且随牙周炎程度的加重,罹患冠心病的程度亦进一步加重,且冠心病病情多不稳定,易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牙周炎、高血压、糖尿病、甘油三脂(TG)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成为其保护因素。
WP=8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牙周
|
|
|
|
1 |
张蕾;钟良军;张琼;孙大磊;张源明;;肿瘤坏死因子A-863C/A基因型与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口腔医学;2011年05期 |
2 |
张源明;钟良军;何秉贤;聂晶;王璇;李文超;;冠心病和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3期 |
3 |
王承明;张玲;;牙周炎与冠心病关系的META分析[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
4 |
杨柯;钟良军;褚萌;李丹;;白细胞介素-1基因型与慢性牙周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年04期 |
5 |
罗志晓;解晓琴;周作华;冷卫东;;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患者血清CRP、sICAM-1水平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
6 |
李颖,章锦才,张蕴惠;巢式PCR检测龈下菌斑中HCMV、EBV、HSV-1与慢性牙周炎活动性的关系[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年02期 |
7 |
吴承芳,宋德勤;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微量元素的测定[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0年03期 |
8 |
李福瑞,宫涛;复方西瓜霜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20期 |
9 |
唐燕,章锦才,张蕴惠,庞若愚;Fcγ受体II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
10 |
朱丽红;邹韵秋;吴勇;马丽辉;郑雨燕;;Vector治疗仪在慢性牙周炎非手术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口腔医学研究;2009年03期 |
11 |
何书江;吴真;;吸烟对牙周炎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18期 |
12 |
孙尚敏;潘亚萍;;慢性牙周炎与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改变的相关关系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
13 |
黄海云,庞如愚,章锦才,黄萍,张蕴惠;IL-1B+3953/Taq I基因型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相关关系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
14 |
吴燕岷,陈莉丽,严杰;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不同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检测[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
15 |
李佳瑜,黄颐玉;牙周抑菌方治疗慢性牙周炎30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
16 |
郝瑞雪,郝瑞梅,徐建平;玉女煎加味治疗慢性牙周炎32例[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2年04期 |
17 |
欧阳翔英,曹采方,Henry Liu,胡文杰,J Leslie Winston;不同程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病情的二年自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
18 |
吴坚,刁惠波,唐倩,席云,刘国萍,黄伟民;IL-1B基因多态性与汉族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年S2期 |
19 |
王劲,刘长兰,张善春,郑刚;慢性牙周炎对冠心病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年01期 |
20 |
周明;林松杉;周炜;徐东;;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