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眼眶及视神经管骨性径线与眶容积的CT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正常人眼眶及视神经管骨性径线CT测量的方法,探讨CT测量眼眶容积及其回归方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成年男女各30例(120只眼眶),CT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在过眶外缘点的冠状面图像上测量眶左右径及上下径;在神经—眼平面图像上测量眶前后径,眶外壁前缘分别至眶上裂外缘及视神经管眶口外缘的间距,眶内壁前缘至视神经管眶口内缘的间距以及眶上裂宽度。视神经管的有关测量包括:眶口横径,颅口横径,内壁长和外壁长。在TPS工作站上重建眼眶三维图像并求得眼眶容积,SPLM3.0统计软件逐步回归法推导出眼眶容积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1)2mm层厚骨算法CT扫描图像可用于活体眼眶和视神经管骨性径线的测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但CT测量定位点与解剖学测点不完全一致。所测各径线左、右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女间存在性差(P0.01)。2)视神经管径线变异度较大,2mm与3mm层厚扫描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CT测量眶容积男性平均24.70±1.21ml,女性平均22.36±0.50ml。与经典标本测量平均相对误差为4.27%。眶左右径、前后径及上下径可推导出眶容积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男性组复相关系数R=0.6225,女性组复相关系数R=0.7965。方程预测值与影像重建测量值平均误差为3.42%。结论:眼眶及视神经管骨性径线的CT测量的关键是确定扫描基线和测量平面,不能完全按照解剖学测点测量。首次提出眶容积可由眼眶径线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估算,为活体眼眶测量提供了简便可靠的方法,对诊断眼眶畸形、指导眼眶重建、眶内及颅底外科手术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
|
|
|
|
1 |
张永起,汪守义;胎儿头部和大脑半球各径线增长规律的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2年04期 |
2 |
吕恩范,周佩英,马玉庆;588例正常子宫的超声测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86年01期 |
3 |
汪卫中,张凤兰,李琛玮;正常人眼眶骨性径线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
4 |
王书轩,杨洪涛,王天君,田原;正常成人脑室各径线的CT测量[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
5 |
朱向阳
,谢明星;胎儿心血管径线的超声测定[J];华中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
6 |
杨鸿宾,刘玉花,刘赓年;正常成年人心脏的某些径线在不同性别和心型中的差异[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79年02期 |
7 |
沈友谋;王慰圣;;原发性肝癌在肝扫描图的分布及其与肝肿大的关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
8 |
刘旦光;4007例新生儿身长体重与儿童头径线的测量[J];重庆医学;1983年02期 |
9 |
鲁本麟;;眼镜验光员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初、中级)思考题解答(七)[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6年03期 |
10 |
祁吉,吴恩惠;中国儿童头颅Cronqvist指数的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1985年06期 |
11 |
李静,程正君;药物流产成功率与胚囊径线之关系[J];现代医药卫生;2004年01期 |
12 |
王淑媛;章天凤;;500例健康妇女子宫超声径线测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1979年01期 |
13 |
张晓红;剖宫产娩出胎头方位与胎头径线关系的探讨[J];安徽医学;2005年01期 |
14 |
刘永祥;;国人喉软骨测量[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1985年03期 |
15 |
王树云;不同项目运动员心脏房室径线的X线测量[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8年03期 |
16 |
庄礼尚;陈肃标;郑少瑜;涂良携;曾庆余;;骶骨耳状面倾斜度及相关径线[J];解剖学研究;1992年01期 |
17 |
何淑英
,夏国园;学龄前儿童男女正常肝脏各径线超声测值对照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3年02期 |
18 |
阎家阁;李化连;;胎脑径线发育的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3年01期 |
19 |
李秀珍;宋祥鑫;周玉溪;;新生儿头径线的测量分析(附100例报告)[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
20 |
朴贞姬,苏亦平,朴光华,金大涉;延边地区朝鲜族正常足月新生儿的身长、体重及头径线的研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