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复苏后不同时间注射内毒素对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摘要】:
目的:急性肺损伤是临床常见危重急症,是由多种肺外致病危险因子导致的以血管通透性增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的炎症综合症,其发病机理非常复杂,易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40%-60%,迄今为止尚无特效的治疗措施。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ALI的常见原因之一。本实验通过HS和内毒素双重打击制备动物ALI模型,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不同时期静脉内注射内毒素对肺组织炎性介质的影响,探讨延迟休克复苏后感染的发生时间,是否能降低ALI的程度,为临床HS后AL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内毒素实验组,每组再随机分2h、8h、16h三个亚组,两组均复制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于休克90min后液体复苏,内毒素组分别于复苏后2h、8h、16h静脉注入内毒素,对照组分别于不同相应时相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注射LPS或生理盐水2h后每组大鼠取材制备肺组织匀浆,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同时测定肺湿重/干重比值。结果:内毒素组各时间点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含量及肺湿重/干重比值均较各自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在内毒素组内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含量及肺湿重/干重比值于2h时间点升高幅度最大,在8h下降,在16h水平最低(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复苏后注射内毒素可加重大鼠急性肺损伤的程度,延迟休克复苏后感染的发生时间,可以降低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