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纠正贫血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室结构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对慢性肾脏病(CKD)Ⅲ-Ⅳ期患者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确珍为慢性肾脏病Ⅲ-Ⅳ期,肾小球滤过率(GFR)为15~59ml/min,血红蛋白(Hb)80 g/L~110 g/L之间,无动静脉瘘,年龄18~60岁非透析患者7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每周接受α-促红细胞生成素100~150U/kg,皮下注射;对照组:36例,未接受α-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血压、生化等,随访时间6月。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病、营养状况、高血压的发生率、使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数量等)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率分别为42.1%、39.8%。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LVMI与Hb水平呈负相关(r=-0.59,P<0.001),与Scr呈正相关(r=0.51,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Hb水平由基线时的97.89±12.87g/L升至118.8±12.93g/L(P<0.05),Hb的水平明显高于基线时的Hb水平,治疗组患者LVMI由基线时的164.0±24.5g/m~2降至132.6±27.8g/m~2(P<0.05),治疗组患者LVMI经治疗后水平下降,LVH的发生率为20.4%较治疗前降低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LVH发生率下降。但平均动脉压、使用降压药物的数量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Hb由治疗前的97.59±19.13g/L降至治疗后的83.89±13.94g/L,LVMI由治疗前的158.4±26.9g/m~2升至治疗后的186.4±28.3g/m~2,LVH发生率为68.9%与基线相比增高2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LVH发生率增高。结论:CKDⅢ-Ⅳ期患者即存在LVH,贫血是导致透析前CKD患者患者LVH的重要原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早期治疗贫血能使部分患者LVH逆转,透析前CKD患者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并不加重高血压,并可能有助于延缓肾衰竭的进程。
|
|
|
|
1 |
王丽松;李娜;;慢性肾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与贫血三者之间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
2 |
李旭东;邵丽娜;;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透析前肾性贫血患者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年12期 |
3 |
刘磊;常保超;张继强;张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0年12期 |
4 |
权正洪;张东亮;李宗文;刘文虎;;纠正贫血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年02期 |
5 |
邱楚雄;谢明剑;;补血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贫血4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年01期 |
6 |
罗惠民,王坚,赵石,张金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近期疗效[J];云南医药;2005年03期 |
7 |
张春艳;王建明;吴净;吉勤;;益肾生血饮治疗肾性贫血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14期 |
8 |
武立群;路建饶;王汉清;顾波;;口服与静脉铁剂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06年07期 |
9 |
唐长江;赵辉;;促红素加福乃得治疗慢性肾衰贫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7年15期 |
10 |
唐长江;赵辉;;促红素加福乃得治疗慢性肾衰贫血的临床观察[J];首都医药;2008年04期 |
11 |
吴晓蓉;张玉强;姜彩霞;朱玉娴;计雁飞;;慢性肾衰竭肾性贫血与血脂及钙磷代谢的相关性[J];江苏医药;2009年11期 |
12 |
高志田,陈以平,庄兴俊,安洪军;生血肾灵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年12期 |
13 |
赵卫红,王笑云,俞香宝,毛慧娟,胡建明,杨收平,霍桂茹;静脉用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江苏医药;2003年04期 |
14 |
张淑娟,徐茂波;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163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年04期 |
15 |
苗青,孙莉,任小平;贫血与心血管并发症:铁与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0年03期 |
16 |
宋海燕;杨合俭;刘建英;;皮下与静脉注射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厂矿医学;2008年02期 |
17 |
肖静;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与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2年01期 |
18 |
刘牧;张亮;于丽;;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并心力衰竭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06年04期 |
19 |
陈才学;;慢性肾衰竭患者心电图变化原因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年05期 |
20 |
岳少姮;邹淑娥;周丽敏;宋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9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