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西部伊犁地区北天山南坡树木年轮气候重建与分析
【摘要】:利用新疆西部伊犁北天山南坡,霍城县、伊宁县、尼勒克县三县行政区内8个采样点的雪岭云杉树木年轮资料,研制出树木年轮宽度年表。通过对相关参数的对比分析,表明分水岭年表可能包含有更多的气候信息。运用树木年轮气候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树木年轮宽度年表与该区上年7月至当年6月平均降水和上年7-8月平均最高气温相关性较好,最高单相关系数分别为0.664(α=0.00000025)和-0.624(α=0.00000184)。考虑到降水和平均最高气温对雪岭云杉年轮生长的连续性影响,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研究区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和7-8月平均最高气温的重建方程,经交叉检验证明方程是稳定的。利用方程重建了研究区过去250多年的降水和平均最高气温序列。通过对降水和平均最高气温重建序列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新疆西部伊犁北天山南坡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与上年7-8月平均最高气温对该区雪岭云杉树木年轮生长有很大影响,两者均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
(2)近256a来研究区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大致经历了10个偏干阶段和9个偏湿阶段。其中最湿润阶段是1869-1877年,比多年均值偏多7.9%;最干旱阶段是1757-1766年,比多年均值偏少12.7%;最长偏湿阶段是1949-1971年,持续了23年,比多年均值偏多6.0%;最长偏干阶段是1972-2000年,持续29年,比多年均值偏少1.7%。
近255a来研究区7-8月平均最高气温大致经历了8个偏暖阶段和8个偏冷阶段。其中最暖润阶段是1853-1869年,比多年均值偏高0.6℃;最冷阶段是1870-1876年,比多年均值偏低0.8℃;最长偏暖阶段是1912-1947年,持续了36年,比多年均值偏高0.2℃;最长偏冷阶段是1888-1911年,持续24年,比多年均值偏低0.1℃。
(3)就降水而言,近256a来研究区干旱年数为7a(2.7%);偏干年数为55a(21.5%);正常年年数为127a(49.6%);偏湿年数为60a(23.4%);湿润年数为7a(2.7%)。偏湿年数(包括湿润年份)多于偏干年数(包括干旱年份)。最干旱年份为1753年,比多年均值偏少50.0%;最湿润年份为1941年,比多年均值偏多40.0%。
就平均最高气温而言,近255a来研究区正常年数为199a(78%);偏暖年数为27a(10.6%);偏冷年数为29a(11.4%)。从极值看,平均最高气温最大值出现在1916年,为31.6℃,偏暖1.8℃;平均气温最小值出现在1875年,为27.8℃,偏冷2℃。
(4)研究区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在1807年、1831年、1911年、1971年发生突变,其中1807年、1911年由多向少突变,1831年、1971年由少向多突变。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2.6a、3.3a、3.4a、8.1a、17a的变化准周期。
7-8月平均最高气温,在1778年、1803年、1831年、1854年、1871年、1909年发生突变,其中1778年、1831年、1871年由高向低突变,1803年、1854年、1909年由低向高突变。在0.05的显著水平上具有2.7a的变化准周期。
|
|
|
|
1 |
董梅;王晓萍;王一媛;李松阳;;树木年轮与古代文明[J];防灾博览;2009年05期 |
2 |
吕春;;探索树木年轮中的地震秘密[J];防灾博览;2010年02期 |
3 |
赵申生;;测定树木年轮新手段[J];世界科学;1985年09期 |
4 |
吴祥定,邵雪梅;中国秦岭地区树木年轮密度对气候响应的初步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4年02期 |
5 |
张志华,吴祥定;利用树木年轮资料恢复祁连山地区近700年来气候变化[J];科学通报;1997年08期 |
6 |
林美收;;记录太阳活动的秘密——树木年轮[J];大科技(科学之迷);2005年08期 |
7 |
刘洪滨;黄磊;;树木年轮中的秘密[J];百科知识;2007年09期 |
8 |
庄林;;树干中的科学档案[J];生态经济;2007年08期 |
9 |
李敏;;德国专家一行参观树木年轮理化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0年01期 |
10 |
王大锐;;从年轮获得的新信息[J];化石;1990年04期 |
11 |
;中国获得海拔最高的树木年轮资料[J];科技潮;1999年04期 |
12 |
扆铁梅;;解读树轮[J];大自然;2010年05期 |
13 |
杨建明,陈建;江垭水库树木年轮与溇水河近百年间气候变化[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1年05期 |
14 |
周陆生,汪青春;青海湖地区历史时期以来的气候变化[J];青海环境;1996年04期 |
15 |
刘洪滨,吴祥定,邵雪梅;采用树轮图像分析方法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可行性[J];地理研究;1996年02期 |
16 |
张瑞波;魏文寿;袁玉江;喻树龙;杨青;;1396—2005年天山南坡阿克苏河流域降水序列重建与分析[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
17 |
吴铁军;;为什么要认识年轮?[J];生命世界;1985年02期 |
18 |
李正华,刘荣谟,安芷生,刘禹,S.W.Leavitt,M.K.Hughes,吴祥定;树木年轮δ~(13)C季节性变化及其气候意义[J];科学通报;1995年22期 |
19 |
尹训钢,吴祥定;华山松树木年轮对气候响应的模拟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5年03期 |
20 |
郭绍存,杜秀贤,潘进军,邓文政,郭佩芸;树木年轮与气候的关系及应用基础研究[J];内蒙古气象;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