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值理论的内蒙古鄂托克旗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摘要】:能值理论是由美国生态学家H.T.Odum创立,其定义为:一种流动或贮存的能量中所包含的另一种类别的能量的数量,称为该能量的能值。这种“流动或贮存的能量”是指人类使用或消耗的资源、产品、劳务、货币以及排放的废弃物,甚至人口本身等等。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一切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于太阳能,因此,各种形式的能量在形成过程中所需直接和间接应用的太阳能的量,就是其所具有的太阳能值。
依据能值理论对内蒙古鄂托克旗生态经济系统中各种类型和来源的能值进行汇总计算,结果表明:鄂托克旗2007年总能值使用量约为2.86×10~(22)sej/a,人均能值使用量为2.51×10~(17)sej/人。与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相比,鄂托克旗2007年能值货币比为1.97×10~(13)sej/$,即平均生产每1美元的产值所用能值为1.97×10~3sej,能值货币比偏高,表明鄂托克旗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消耗量较大。可更新资源占总能值使用量的17.06%,自产的资源占总能值使用量的78.36%,其中自产的不可更新资源占总能值使用量的74.73%。这是因为鄂托克旗是以煤炭开发为基础,焦化、电力等能源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因而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不可更新资源的贡献,资源开发与消耗程度很高。
通过对建立的各种能值指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推断问题的根源。根据能值投入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货币比、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能值指标的分析得出结论:鄂托克旗生态经济系统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发展,但对外界有一定的依附,对外界的贡献也很小。鄂托克旗自产能值比例大,与鄂托克旗以煤炭等资源开发为主以及近年来高速增长的GDP相关,显然,鄂托克旗生态经济系统的快速发展,其代价是资源的高度消费。整个系统的环境负载率大,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能值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也表明了,随着鄂托克旗能源与重工行业的发展,发展的可持续性处于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系统主要依靠自产的不可更新资源,而对从外界输入的资源和产品能值含量很低,加上系统运行中对能值的利用效率低下,尤其是集约使用的能值偏低所致。因此提高能值利用效率、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增加从外界的高能值资源输入,如人才、技术等,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