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伊犁塔克尔莫乎尔沙漠抛物线沙丘形态及其成因研究
【摘要】:
随着全球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人类的生存空间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成为全世界关注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而沙丘形态特征及其成因直接关乎沙漠的流动性,因此针对风沙地貌的研究特别是对沙丘形态的研究对于防沙、控沙、治沙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抛物线沙丘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沙丘形态之一,本文选择伊犁塔克尔莫乎尔沙漠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它是典型西风带干旱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发育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其风沙地貌形态主要为抛物线沙丘。近百年人类活动对天然植被的强烈干扰下,该沙漠中部、北部地区的抛物线沙丘地貌发生明显形态变异,次生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局部演变为类似梁窝状沙丘或横向新月形沙丘链,整个沙漠流动性增强,有蔓延和扩大趋势。
本研究以风沙地貌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测量学为基础,利用野外调查3S工作平台,运用RTK技术实地获取三维基础数据,进而运用ArcGIS 9.1生成DEM,从中提取沙丘的各种基本地形因子、地面曲率、典型剖面并计算各示量特征值,分析和表述塔克尔莫乎尔沙漠抛物线沙丘的形态特征。基于RS、GIS、DEM定量分析抛物线沙丘与植被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历史资料、气象数据等探讨塔克尔莫乎尔沙漠抛物线沙丘的成因。最终获得以下结论:
1、野外调查3S工作平台在样区选择过程中实现了实时对比遥感影像和实地景观、动态化分析和选择样区。分析运用RTK技术所获得的三维数据得出96%的高程值误差小于0.02m,结果表明RTK技术在沙丘形态定量研究中具有可行性。
2、探讨了基于DEM的沙丘基本地形因子、地面曲率、典型剖面、示量特征值等的提取方法和沙丘形态动态研究的可行性,拓宽了G1S技术的应用领域。通过提取沙丘DEM的地形起伏度再对其进行高通滤波处理可自动提取沙脊线。
3、通过抛物线沙丘与植被关系的定量研究得出塔克尔莫乎尔沙漠抛物线沙丘上植被主要分布在风蚀洼地和沙丘脊,而迎风坡较少,导致这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同一沙丘不同部位沙层的含水量丘顶低于丘坡地,且二者均低于丘间地;其二,同一沙丘不同部位受风蚀作用影响不同,迎风坡受风蚀作用影响大,植被不宜生长。塔克尔莫乎尔沙漠抛物线沙丘的植被覆盖度虽然已达到50%以上,但如果天然植被仍被破坏,抛物线沙丘将向与风向平行的纵向双生沙垄演变。
4、塔克尔莫乎尔沙漠抛物线沙丘的形成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不仅包括植被类型、分布、覆盖度还包括沙物质来源,风动力作用,降水、沙地水分及河流作用等其他因素;人为因素在抛物线沙丘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加快了抛物线沙丘的演变。
|
|
|
|
1 |
刘小超;陈蜀江;李志忠;;基于GPS-RTK测量技术制作微地形高精度DEM的方法研究——以沙丘DEM生成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
2 |
肖正清,蔺启忠;利用正演计算方法分析地形和噪音对多波段遥感数据的影响[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0年04期 |
3 |
蔡先华,郑天栋;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压缩及算法研究[J];测绘通报;2003年12期 |
4 |
李军;利用OPENGL构建海洋三维景观的方法研究[J];海洋测绘;2003年05期 |
5 |
闻竹;王志恒;杨国东;;OpenGL在地学三维可视化中的应用[J];现代测绘;2008年01期 |
6 |
刘达;殷建良;熊康军;;LIDAR在林业测量中的应用与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8年01期 |
7 |
吴会环;;Excel多项式拟合在从DEM内插等高线过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9期 |
8 |
陈云浩,郭达志;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DEM空间内插法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9 |
李峻,边馥苓,谈晓军;DEM及纹理图像的集成数据库研究[J];测绘科学;2000年03期 |
10 |
吴泉源,孔敏,侯伟,孟凡海;基于GIS黄水河流域下垫面类型划分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1年02期 |
11 |
吕爱锋,陈嘻,王纲胜;基于DEM的流域水系分维估算方法探讨[J];干旱区地理;2002年04期 |
12 |
陈海燕,万刚;利用等高线数据自动生成地性结构线的算法研究[J];测绘通报;2003年03期 |
13 |
陈茂华;饶君;李长春;;DEM在卫星影像地图上的应用[J];江西测绘;2005年S1期 |
14 |
袁占良;张建霞;张子平;;DEM技术在土地利用可视化中的研究与应用[J];测绘科学;2006年03期 |
15 |
何宗宜;刘祥;魏秀琴;;基于DEM的彩色地貌晕渲的制作[J];测绘科学;2006年06期 |
16 |
邢宇;姜琦刚;王坤;程彬;李远华;王耿明;张红红;;青藏高原DEM的生成与应用[J];世界地质;2007年04期 |
17 |
王俊;江帆;朱长青;张跃;;利用等高线栅格化的DEM精度评估[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8期 |
18 |
赵建华;;北江黄京塘数字流域生成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09年08期 |
19 |
彭芳媛;向常淦;;基于ERDAS的三维地形可视化及漫游制作[J];测绘;2010年04期 |
20 |
朱英浩,张祖勋,张剑清;基于MapInfo的城市3维可视化GIS[J];测绘通报;2000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