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私营方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本地经济发展的功能需求。因此,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需求已成为各地方政府当务之急。目前,各地政府均面临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面对各项工程的陆续上马,以财政资金为主导的单一投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庞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PPP作为一种新兴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就顺势成为了当下解决项目资金“瓶颈”的最佳方案。PPP模式,它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方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并结合政府部门的政策红利,在世界各地区广泛推广及应用。但鉴于PPP项目运作模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特殊性,以及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本身具有的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收期长、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多等特点,使得目前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运用PPP模式仍具颇高的风险。因而,如何降低PPP模式下项目私营方投资风险,加强项目社会私营方对风险的管理,成为顺利实施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关键和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研究聚焦于项目私营方投资风险的角度,首先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PPP模式的定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概念、特点以及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总结阐述,其次,在总结归纳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案例风险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项目私营方投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应对措施为研究路径,建立包含政府、市场、金融、合同、法律与社会、协调管理及建设运营七个方面共计50条因素的详细风险调查表;通过专家访问、问卷调查的形式确定最终风险调查表,并对表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打分,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建立PPP模式下项目投资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熵权可拓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以宣城市水阳江大道PPP项目为案例对评价模型进行有效性应用,确定项目社会私营方的关键风险因素,得出该项目:重度风险存在于政府、合同、法律与社会方面;中度风险来自于协调管理、金融方面;市场、建设运营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轻度风险。研究过程中针对这些风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防范措施。通过对宣城市水阳江大道PPP项目的案例分析,一方面可以为项目私营方提供风险管理意见,提出相应风险应对措施。另一方面也进一步丰富对PPP项目风险案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