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板废玻璃取代部分偏高岭土制备无机聚合物的研究
【摘要】:目前,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正在迅速发展,而与太阳能技术相关的固体废弃物和传统能源产生的废弃物相比数量虽然较少,但是,当太阳能模块使用寿命结束后,其废弃物产量仍不可忽视。太阳能板废玻璃为一般废弃物,现阶段主要以掩埋处置为主,而掩埋处置未来对环境和经济社会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实现其资源化再利用的意义重大。
首先对太阳能板废玻璃进行了原料分析,研究了利用太阳能板废玻璃取代部分偏高岭土制备无机聚合物材料的可行性,探讨了原料固液比和硅钠比对无机聚合物性能影响,测试无机聚合物机械强度和物理性能,并利用XRD、FTIR、SEM、TG-DTA等分析手段,对聚合物的晶体结构、键结方式、表面形貌、热失重等性质进行表征,以建立制备优良机械性能的无机聚合物最佳操作条件。
研究结果表明:固液比为0.8和硅钠比为1.75制备的无机聚合物具有最佳机械强度,随太阳能板废玻璃取代量增加,无机聚合物抗压强度下降。另外,无机聚合物强度越高,其体密度越大而孔隙率越小;太阳能板废玻璃取代量增加,无机聚合物的反应程度下降,凝结时间增加;TG结果显示,太阳能板废玻璃取代量越多的无机聚合物经热反应后其重量损失越少;XRD图谱显示,太阳能板废玻璃无机聚合物主要为非晶相结构;而FTIR结果显示,无机聚合物主要为Si-O-Al结构;SEM观察得知,高机械强度的无机聚合物其微观结构主要为均匀同质结构,当抗压强度较低时,主要表现为非均质、松散结构。
|
|
|
|
1 |
沈慕泰;;无机聚合物[J];砖瓦世界;1990年06期 |
2 |
张文昭;;无机聚合物[J];江苏化工.市场七日讯;1987年01期 |
3 |
S.M.阿特拉斯;H.F.麦克;胡振亚;;耐热聚合物[J];化学通报;1960年08期 |
4 |
丁立;;军用无机聚合物——聚磷氮烯[J];现代兵器;1986年05期 |
5 |
;新的无机聚合物氯化磷腈首次投产[J];化工新型材料;1979年10期 |
6 |
方佑龄;赵文宽;;无机聚合物[J];化学通报;1990年09期 |
7 |
陈荣三;;无机聚合物的新进展[J];江苏化工.市场七日讯;1993年01期 |
8 |
曹运红
,杨鸿昌;新型无机聚合物复合材料[J];飞航导弹;2004年04期 |
9 |
А.Ф.Николаев;无机聚合物与元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J];高分子学报;1959年06期 |
10 |
杨少明,陈秀琴;无机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J];化学世界;1997年06期 |
11 |
贾屹海;韩敏芳;杨志宾;许泽胜;;干压成型制备无机聚合物实验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S1期 |
12 |
李冬;王吉贵;;聚磷腈材料及其在固体火箭发动机绝热层中的应用探讨[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8年02期 |
13 |
付娴;;氯化铵的应用[J];纯碱工业;1986年06期 |
14 |
李松;陈玉龙;;地聚合物的性能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7年06期 |
15 |
李英;;国外简讯[J];山西化工;1987年03期 |
16 |
徐国祥,其鲁,闻雷,陈永翀,晨晖,慈云祥;新型正极材料三硫代环磷氮烯无机聚合物的合成[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11期 |
17 |
方祯璋;吴传威;朱庭贤;;耐高温无机聚合物胶结材料的开发研究[J];热科学与技术;2007年02期 |
18 |
D.J.Vahghan;电气和电子用的高温塑料[J];绝缘材料;1973年01期 |
19 |
权英,崔子文,杨云峰,徐丽;一类新型的无机聚合物──聚磷腈[J];华北工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20 |
洪茂椿,吴新涛,曹荣,黄群,苏伟平;新型无机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规律与性能研究[J];化学进展;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