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表法于英语诊断性测试分析之应用
【摘要】:
S-P表法是藤田·佐藤于1969年首先提出的,它是一种通过学生对问题的作答情况来诊断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方法。S-P表法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或者问题的不寻常反应模式(Rao, 1988; Wu, 1999; Yu, 2003)。近年来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够借助语言学习系统做出此分析。通过S-P表分析方法,我们可以获得差异系数、学生注意系数和问题注意系数等数据,把这些数据与临界值和诊断分析表作比较,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每道题目的质量,以及自己教学上的得失。
本研究以一所中学一个自然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松下LL-300A语言学习系统对其三次教师自编测验进行S-P表法分析,然后让该班的英语教师知道分析后得出的结果,教师还把其反映出的各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告知相关的学生。对于那些学习不良的学生,教师还给予更为详细的指导。
该研究持续约四个月,在学期末还对该教师进行了访谈以了解她对该方法应用的看法。
该研究旨在探讨:(1)通过教师自编的单元测验,教师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由此获得的关于学生的诊断信息可以如何指导日后的教与学,效果如何;(3)由此获得的关于试题质量的信息可以如何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得失,并如何提高试题质量。
研究表明借助S-P表分析法提供的信息为指导,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显著的改善。研究结果表明:(1)S-P表法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诊断;(2)有助于诊断试题质量;(3)能为题库的建立提供一些反馈信息;(4)有助于建立和管理学生成就档案。
该研究提供了一种如何从教师自编英语测试中获得诊断信息的方法。把该方法与教学目标结合,教师就能够对学生进行更为细致的指导,同时也能发现自己教学中的具体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