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欺负现状及其与自尊、疏离感的关系研究
【摘要】:欺负是现实社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极行为,是个人对他人进行持续反复的伤害,包括身体、言语的直接欺负,也包括关系排斥的间接欺负形式,而这种传统的欺负形式正随着网络等现代科技发展与普及,悄然的发生变化,人们不仅体会到网络虚拟世界的快捷与便利,也承受着一种全新的欺负形式即网络欺负。
网络欺负是指欺负者通过虚拟网络,对他人进行文字侮辱,欺诈,排斥等形式,从而造成他人心理阴影的行为。同样,网络欺负按实施的方式特点可以分为直接的网络欺负和间接的网络欺负形式。
论文主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国内外有关欺负,网络欺负研究发展进行详细阐述,并且对以及自尊和疏离感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且提炼出有关网络欺负、自尊和疏离感三者关系的理论研究。同时分析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初步获得大学生网络欺负的结构模型,自编大学生网络欺负问卷。第三部分是运用自编大学生网络欺负问卷,引入性别、年级、专业人口学变量,分析当今大学生网络欺负现状特点。第四部分通过发放相关问卷,分析大学生网络欺负、自尊与疏离感的三者关系,考证自尊在网络欺负与疏离感之间中介作用。主要结论如下:
(1)自编大学生网络欺负问卷包括直接,间接两个维度,信效度较好;
(2)目前大学生网络欺负现象主要是以直接方式进行。引入性别、年级和专业等人口变量,发现大学生网络欺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大学生网络欺负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大学生网络欺负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
(3)大学生网络欺负与疏离感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疏离感越高,大学生网络欺负水平越高;
(4)大学生网络欺负与自尊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自尊越高,大学生网络欺负越低;
(5)自尊在大学生网络欺负与疏离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