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打水浒”的社会人类学解析
【摘要】:“打水浒”作为高淳地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南京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也是一种独特的武术文化现象。它不同于其它武术形式,既没有门派户别,也没有掌门大师,不以单独出现为目的,重点在群体演绎。它通过对《水浒传》中人物的刻画,进行人格的熏陶与教育,同时也是丰富人们业余生活,保留文化记忆的重要形式。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同质化现象使各地区掀起了一股区域文化复兴热潮,为了强调不同,各地区纷纷打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打水浒是高淳民间自发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因此,对高淳地区打水浒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合运用文献法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以高淳地区的打水浒为研究对象,籍以社会人类学的视角与理论对高淳地区打水浒的起源与传承、形式与结构、社会功能、近现代转型与发展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高淳打水浒的传承方面,与其它武术文化传承相比具有独特的风格,其特征是以整体村落为单位,在家族或血缘内进行传承,不立掌门与传承人,其举办与演练由村人共同参与完成,具有整体性特征;从整个村落文化来看,它依然是一种保守性的传承,受宏观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形式方面,高淳地区打水浒只有形式与规格上的提高,并无拳种与门派的争论;在内容与道具方面,打水浒以模仿《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作为模板,表演内容根据水浒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安排,其内容与道具较为丰富;在仪式方面,正式展演中包括请师、立牌位、拜师、开场、结场、送师等仪式流程;在象征方面,打水浒现象背后象征的正是家族、宗族用以凝集力量维护团结的手段,以及向外彰显村落力量的重要形式;在信仰方面,表现出了将人物神化的道家信仰,其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期望使村中族人长盛不衰、代代兴旺;在社会功能方面,其实质是传统社会中高淳各村落为了维护宗族秩序与社会安全的保甲队伍,也是为了维护或强化家族或宗族的“契约关系”,及村落文化再认同的重要形式,同时具有,教育娱乐、文艺观赏、宗教信仰、心理慰藉的重要功能。文章最后对打水浒文化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对策,认为:可采取加大挖掘整理,进行补充完善;结合现代文化,致力改进创新;创造经济价值,构建文化名片,彰显地方特色;传承优秀文化,进军现代教育,打造特色校园等策略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