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乐志研究
【摘要】:
本文以《宋史·乐志》为研究对象。其具体研究思路是:通过资料和版本分析,来讨论文本的编纂过程:通过学术史的考察,来总结乐志写作的历史传统;通过对宋元前後各种音乐史籍的比较研究,来探讨《宋史·乐志》史料来源;通过对《宋史·乐志》内容与形式的研究,来讨论其历史性质。总之,本文是以书籍为单位,以学术史为背景,以历史资料为对象的比较分析研究。
本文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简述宫廷音乐实践与乐志写作的关系,指出实践是本原,乐志是对当时音乐实践的记述,同时指出乐志由资料、观念、版本三要素构成。二是阐述了《宋史》的修纂经过和版本状况,指出元修《宋史》具有充足的宋代史料,元刻本是後世版本的祖本,《宋史》只有一个单一的版本系统。
第二章讨论乐志历史传统的形成及其特点。本章以南宋前十部乐志为对象,首先对历代乐志的内容和文本形式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指出乐志写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乐义、乐史、乐类和乐章四项;其次,在此基础上指出乐志修纂的主旨是:正乐、辨统、知典和晓理;最後通过历史的考察,揭示了乐志写作传统形成的三个时期:西汉《史记·乐书》为创立期,东汉《汉书·礼乐志》为定型期和梁《宋书·乐志》为多样化期之开端,并得出了《汉书·礼乐志》与《宋书·乐志》是传统乐志文本写作的两个基础的结论,和传统乐志文本体制的四种主要类型:以《旧唐书·音乐志》代表的四部体制,以《宋书·乐志》为代表的三部体制,以《汉书·礼乐志》为代表的二部体制和以《南齐书·乐志》为代表的一部体制的结论。
第三、第四两章讨论的是《宋史·乐志》的资料背景及其史料来源。第三章的讨论涉及两个方面:一、利用目录书对宋代音乐书籍的存佚情况进行考察与分析,指出了宋元时音乐书籍的基本状况;二是对四部宋代主要典籍(《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鑑长编》、《玉海》和《文献通考》)的历史状况和礼乐资料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得出宋代礼乐资料有实录、会要、国史乐志三个不同的文本系统、《文献通考》宋代音乐资料出自宋国史《乐志》等结论。第四章把上述四部书中的音乐资料分别与《宋史·乐志》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宋史·乐志》与前三部书没有共同的史料来源,《宋史·乐志》与《文献通考》史料基本相同,其史料亦出自宋国史《乐志》等结论。
第五章重点讨论了《宋史·乐志》的文本特点及其资料状况。首先进行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分析和归纳,概括出十项主要内容,并作出扼要的评析,同时就编撰形式进行讨论,指出《宋史·乐志》与传统体制的联系及其自身特点;其次通过深入探讨,揭示了《宋史·乐志》写作在注重音律和雅乐实践等方面的重要变化。这种变化的实质是:雅乐的音乐性问题在宋代被重新认识,雅乐的音乐本质得到重新展现。
第六章分两个方面讨论《宋史·乐志》的历史性质。首先考察的是《宋史·乐志》资料的历史性质。即:一、通过相关礼乐资料的历史境遇,考察宋代礼乐资料的基本状况;二、通过宋代礼乐资料的文本系统,探讨《宋史·乐志》资料的历史性质及其地位;三、
通遇舆梁志傅就的艇峙比较,考察《宋史·梁志》雅梁资料的性臀。最俊指出《宋史·柴
志》是一部具有镯立文本系杭、资料完整和惠史性矍的史籍,本矍上是一部宋代的覆梁文
献,典《宋舍要辑稿》、《覆查治通差畏编》和《玉海》等具有同等重要的服史地位,其
史料值值不可取代。其次封希了《宋史·梁志》的雅梁史翻和音梁靓,业蹄钠出:重西周
前音梨傅杭,重谴梁不相沿襄,壑守雅、郧数念,弱化梁繁峙政的社含功能、推崇寅跷的
雅梁觑等六撞主要翻念,由此揭示出宋代主流音梁觑念的屋史燮化。
第七章是桔输舆除韵。桔输捻桔全文,封各章甜输准行蹄钠业封各涸小桔淮行撇貌,
指出了《宋史·梁志》的宋代育料性矍及其主要特默。除输中针封梁志的音梁窟作,封梁
志窟作的艇史特黯、音架香窟的性臀、梁志窟作的傅杭特色和宫廷雅案的赞重性矍准行了
准一步的申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