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基因型对氮肥反应的差异及氮素利用效率的研究
【摘要】: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增施氮肥作为增加水稻产量的重要农业措施。充分挖掘和利用作物自身的潜力,筛选氮高效基因型水稻品种,是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氮污染的最理想途径。本研究以115个水稻基因型为材料,利用大田试验,在0(不施氮肥)、低(10 kg N/666.7m~2)、中(15kg N/666.7m~2)、高(20kg N/666.7m~2)4个氮肥水平下,对水稻生育期的基因型差异进行分析,将供试水稻基因型分为7个生育期类型后,对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籽粒产量的基因型差异、物质生产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氮素的反应作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供试水稻基因型的氮效率作了评价,并进行了类型划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无论施氮水平如何,水稻全生育期均存在基因型差异,这种差异以不施氮条件下最小,随施氮水平提高基因型间差异呈增大趋势。从总体上看,随施氮水平提高,水稻全生育期明显延长,且延长幅度呈逐渐增加趋势。从生育期结构来看,适量施氮有利于促进水稻提前抽穗,但随施氮水平提高,抽穗呈延迟趋势;随施氮水平提高,水稻抽穗-成熟天数逐渐延长。从各生育期占全生育期的比例来看,随施氮水平提高,播种-抽穗天数占全生育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抽穗-成熟天数占全生育期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以中氮水平下各基因型的全生育期为基础,参照丁颖关于水稻生育期类型的划分标准,将供试115个水稻基因型分为中熟中籼、迟熟中籼、早熟中粳、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和中熟晚粳7类。施氮对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基因型全生育期均有显著的延长作用,但不同生育期类型水稻基因型存在显著差异。对粳稻来说,随生育期类型推迟,施氮对水稻生育期的延长作用逐渐增强。与同类粳稻相比,氮肥对中熟中籼和迟熟中籼全生育期的延长作用要比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少0.5-1.7 d。
根据生育前后期对氮素的反应,不同氮素水平下,可将供试水稻基因型前期缩短后期延长型、前期不变后期延长型和前期后期均延长型3种类型。
(2)无论施氮水平如何,水稻籽粒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这种差异在不施氮条件下最大,随施氮水平提高,基因型间差异有减小的趋势。随氮素水平提高,氮素对水
|
|
|
|
1 |
万吉丽;王人民;孟杰;付力成;;锌离子活度对水稻产量及子粒锌含量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年03期 |
2 |
陈新红;叶玉秀;孟庆东;;不同氮肥与密度下水稻穗上籽粒垩白度的差异[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06期 |
3 |
姚金保;马鸿翔;姚国才;杨学明;任丽娟;张鹏;张平平;;氮素对弱筋小麦宁麦13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9年03期 |
4 |
李永夫,罗安程,王为木,蔡炳祥,胡晓跃,杨肖娥;不同供磷水平下水稻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基因型差异[J];土壤通报;2005年03期 |
5 |
徐晓燕;水稻锌营养基因型差异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年02期 |
6 |
崔美华;郭坤友;刘庆巍;;生物固氮菌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试验[J];北方水稻;2009年02期 |
7 |
陆大雷;闫发宝;陆卫平;;甜玉米磷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0年03期 |
8 |
黄志昭;吴少平;;云南高产水稻滇榆1号及其亲本酯酶同工酶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
9 |
张国清;陶永庆;金学泳;王克文;姜春浩;张君;;三超育苗对寒地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1期 |
10 |
汪秀志;张红宇;李云;汪旭东;吴先军;;乐香202B早熟性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11期 |
11 |
严力蛟,王兆骞,杜建生,陆其华,尹明良;水稻生育期的动态模拟模型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8年03期 |
12 |
李仕贵,马玉清,王文明,刘国庆,周开达,朱立煌;一个新的水稻迟熟性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J];遗传学报;2000年02期 |
13 |
刘冠明;黄建昌;;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一个水稻显性早熟基因[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14 |
陈书涛;王让会;许遐祯;项瑛;陈海山;;气温及降水变化对江苏省典型农业区冬小麦、水稻生育期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1年02期 |
15 |
唐业昌;;水稻各生育期施氮的利弊关系[J];广西农业科学;1979年09期 |
16 |
沈波,钱惠荣,王建林,郑康乐;应用RFLP定位水稻的生育期基因[J];作物学报;1994年01期 |
17 |
汪秀志,汪旭东,吴先军,韩磊;水稻早熟性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4年03期 |
18 |
胡尚义;邓小刚;杨小保;;2007年樟树市二晚新优品种对比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02期 |
19 |
樊西宁;;云南省水稻需水规律与最适水层的初步探讨[J];灌溉排水学报;1981年02期 |
20 |
谷小平,刘雪梅,武文辉;贵州省水稻实时农业气候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199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