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与小麦质量标准的中外比较研究
【摘要】:通过搜集到的20多个稻米产销国230多个标准和10多个小麦主要产销国的90多个标准梳理分析,结合对粮食质检、生产、加工部门的调研,相关学术会议的研讨、咨询有关专家和检索大量资料,对中外稻米、小麦质量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着重比较研究了所涉国家稻米(小麦)质量标准的内涵和主要特点,特别是质量标准在规范稻米(小麦)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中所起的作用,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外稻麦质量标准现状和动态,以及制(修)定与实施的经验,为制(修)定我国稻米(小麦)质量标准,实现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一、世界稻米标准发展总体趋势为:一是质量内涵多元化,各种专用稻米质量内涵得到开发;二是标准更加系统化,各种系列标准得到发展;三是对常规尤其是食用大米来说,卫生质量将得到空前的重视;四是对大米质量评价的精确度越来越高。
(1)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美国、中国的北方和长江下游地区及台湾地区以生产粳米为主。其中以日本的粳米质量标准最具代表性。日本从育种、生产、加工直到蒸煮的各个细节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日本的稻米标准和基于标准的检查以“严格”而著称。日本对食味的追求几近痴迷,对大米食味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科学与标准,为保证食味不惜放弃高产和营养品质(如控制蛋白质含量)。食味由专业人员依靠感官来进行,为减少食味偏好引起误差,还研制出米食味计,开发出适合日本消费习惯的大米食味评定软件。日本的大米卫生标准也是最严格的。日本从90年代以来重视采用卫生标准等绿色壁垒抵制大米的进口,对中国大米农药含量检验指标也从1992年47项,猛增到2004年的126项。严格的卫生标准不仅提高大米的安全性,保证消费者安全,更成为有效的贸易壁垒。
本研究认为,日本大米业的成功的很重要原因在于制定实施了一整套科学、严格的标准体系,凭借先进的检测手段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使稻米质量标准得以实现。
(2)中国南部、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南亚国家大部分
|
|
|
|
1 |
王飞;王成;王勇;;今夏小麦托市收购应关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粮食经济;2007年08期 |
2 |
;江苏全省夏粮收购开局良好[J];中国粮食经济;2011年07期 |
3 |
徐向颖,花启义;稻谷 小麦 玉米──新的质量标准于4月1日起执行[J];黑龙江粮油科技;2000年01期 |
4 |
;泰国科学家发现稻米“致香”基因[J];湖北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
5 |
冯景刚;张迪;刘在民;;不同培养基对北虫草子实体产量与质量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08年06期 |
6 |
吕雪娟,杨崇,杨军,何秀英;贮藏对籼稻米蛋白质营养品质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7 |
吴长明,孙传清,陈亮,李自超,王象坤;稻米营养品质性状的QTL及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2年04期 |
8 |
沈新平,张洪程,吉建安,凌兆凤,丁涛;江苏稻米加工品质的地域性特征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年01期 |
9 |
赵思明,熊善柏,姚霓,张声华;稻米淀粉的糊化动力学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2年03期 |
10 |
丁金海,李建国,陈再高;我市稻米产销现状及提高其市场竞争的关键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3年03期 |
11 |
张洪程,高辉;推进稻米清洁生产 提升稻米产业竞争力[J];中国稻米;2003年03期 |
12 |
金京德,张三元,孙强;吉林省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
13 |
蔡秋华,黄洪河,郑九如;我国稻米需求的发展趋势[J];福建稻麦科技;2004年02期 |
14 |
李懿璞;;稻米脂肪含量的研究进展[J];农技服务;2010年03期 |
15 |
吴旦人,吴正心;竹香米的开发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1998年02期 |
16 |
金正勋,秋太权,孙艳丽,金学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特性间的相关性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7 |
欧阳建勋,李高阳,罗凤莲,张喻;微胶囊技术在稻米精深加工中的应用探讨[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2年03期 |
18 |
李平;;日本寻求稻米新品种[J];农村实用技术;2008年04期 |
19 |
徐霞;林海;应兴华;朱智伟;段彬伍;;稻米中稀土总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国稻米;2010年06期 |
20 |
张存信;大米的贮藏[J];中国稻米;199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