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模式聚类问题的底摩根代数聚类特性
【摘要】: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聚类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不断深化的一个问题[1]。为了解决模糊聚类问题人们作了各种尝试,比如借助图论、数据集的凸分解、动态规划以及基于难以辨别关系等技术,并提出了多种模糊聚类算法,随着神经网络的兴起,人们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聚类方法。目前,模糊聚类神经网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模糊神经网络的聚类特性有了较大改善,但是模糊聚类神经网络的研究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模糊聚类神经网络的结构优化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以CF范畴为工具对模糊模式聚类问题的底摩根代数的聚类特性进行分析,进而设计结构优化的聚类神经网络。
本文主要工作是推进模糊聚类模式的底摩根代数聚类特性研究,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对模糊集距离的研究,本文从结果表示形式出发将模糊集的距离分为模糊集的实距离和模糊集的模糊距离,并分别介绍了这两种距离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从模糊集与经典集的关系出发,应用模糊集的截集以及分解定理,提出一种新的模糊集的模糊距离定义,并应用此定义研究具有偏序关系的三角模糊数的模糊距离。
二是对模糊模式聚类问题的底摩根代数聚类特性的研究,主要包括推进CF范畴的研究,在已有CF对称群范畴定义的基础上提出CF对称群范畴的积和上积的定义,并进一步进行分析;总结模糊聚类模式的模糊度的研究进展,提出一种新的模糊度的定义方式,改善目前模糊度研究中的弊端。
三是深入研究模糊聚类神经网络的结构优化方法,提出两种模糊聚类神经网络优化方案。其中包括基于网格和密度的聚类神经网络结构优化以及一种区间值模糊竞争神经网络,实验证明这两种方案能够有效改善网络的聚类效果。
|
|
|
|
1 |
靳华中;;基于云模型的聚类特性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1年02期 |
2 |
卢验锋;郜幔幔;钟红梅;李凤珍;;考虑数据聚类特性的电能质量分级预警阈值设置方法[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6年03期 |
3 |
姚天任,王大有;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聚类特性在语音矢量量化快速搜索中的应用[J];通信学报;1992年05期 |
4 |
唐春生;金以慧;;基于聚类特性的大规模文本聚类算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2年09期 |
5 |
欧阳森;李奇;石怡理;耿红杰;王克英;;考虑模糊聚类特性的电能质量预警方法及其应用[J];电网技术;2014年06期 |
6 |
王会颖;章义刚;;求解聚类问题的改进人工鱼群算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年03期 |
7 |
陈祥生;梁栋;王会颖;;人工鱼群算法与遗传算法融合求解聚类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
8 |
张定会;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J];自动化仪表;2004年02期 |
9 |
包芳;潘永惠;须文波;孙俊;;基于自适应动态目标函数的模糊聚类神经网络[J];计算机工程;2008年11期 |
10 |
栾峻峰;范克磊;鲍海峰;;高维空间球体的k-中心聚类问题[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年10期 |
11 |
雷洪利,张殿治,刘文华,严盛文;一种新的FART分类器[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2 |
李慧娟;;旅游产业发展的冲击认知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年16期 |
13 |
刘宇红;刘桥;任强;;基于模糊聚类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6年10期 |
14 |
熊家军,李庆华;信息熵理论与入侵检测聚类问题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年07期 |
15 |
韦艳玲;;基于模糊聚类的神经网络虫情预测[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年04期 |
16 |
范周田,黄铮,张方;聚类问题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J];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1996年01期 |
17 |
黄凤岗,宋克欧;一种集成模糊聚类神经网络[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8 |
裴胜玉;童浪;李霞;江瑾;黄敬瑜;;一种有效的求解聚类问题的教与学优化算法[J];钦州学院学报;2018年03期 |
19 |
赵菁,彭慧敏,张家亮,谢维廉;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