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道”的思想及其终极关怀意义
【摘要】:“道”是孔子思想中往往被忽视,但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孔子的多重思想中具有独特地位。梳理孔子“道”的思想的各个侧面,特别是阐发该思想中的“终极关怀”意义,对于重新认识孔子,正确认识现实有着重要价值。相对于孔子“仁”的思想来说,孔子“道”的思想较为零散,体现在“天道”、“政道”、“人道”和“生死观”等多个方面。孔子“道”的思想与仁、天、人、性、命、德等哲学观念存在相生相和,又若即若离的关系。以孔子的亲身经历为线索,结合其后世传人儒家学者的孜孜追求,可以看到,为人生、宇宙终极真理、终极价值的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他们至高的人生追求,“志于道”、“守死善道”是他们人性的最大闪光,并与匡扶社会、国家的道义“天下有道则显,无道则隐”交相辉映。本文以《论语》为研究对象,在哲学研究和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指引下,对孔子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对他的影响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系统阐述孔子关于“道”的思想如何产生、如何表现。论文对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道”与“仁”、“道”与中庸进行了横向比较,并对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进行了深入比较,对“道”的思想中的终极关怀意义进行延伸研究,并通过对孔子及其后世儒家终极关怀思想,特别是对“天地君亲师”祭祀内涵及其意义的分析,逐步梳理出孔子“道”的思想终极关怀层面的现实意义。
|
|
|
|
1 |
陈琦萍;;人人皆可为孔子[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2 |
孔庆福;;时代需要的孔子[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
3 |
叶任南;;孔子思想与中华文化道统[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
4 |
李锐;;孔子政治伦理思想探微[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
5 |
白子超;;孔子中庸思想再辨析[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6 |
山西省太谷中学课题组;;“孔子思想与师资建设”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
7 |
薛卫东;;论新课标下素质教育如何实施“因材施教”[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
8 |
沈浩然;;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孔子思想在建水[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
9 |
山西省太谷中学课题组;;“孔子思想与师资建设”的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
10 |
熊少武;;热爱孔学 说孔子[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