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条件露天矿采区转向及运排系统工程优化研究与应用
【摘要】:论文针对我国特大型露天煤矿遭遇的逆断层、背斜等构造带来的地质和开采条件复杂化问题,建立了复杂矿床露天煤矿的矿床地质模型和开采模拟模型;在归纳复杂地质条件下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的基本类型,分析各种转向方式的特点和转向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向开采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安家岭露天矿为例进行了采区转向优化研究,形成了合理可行采区转向工程实施方案。进而,针对近水平煤层转倾斜赋存的特殊地质条件,提出了露天矿“延深下降式”端帮运输系统部署方式,并研究了运距计算公式、运输系统动态演变过程、布置形式和应用效果。最后,研究了近水平煤层转倾斜赋存阶段的剥离量和内排空间的变化规律,提出利用动态规划法对露天矿内外排流量流向进行优化的方法。本论文所提出的理论与方法成为安家岭露天矿过背斜区开采工程的重要决策依据,同时也拓展了露天矿工程设计理论与生产实践。
|
|
|
|
1 |
白占平,刘志斌,曹兰柱,赵长青,朱光生;海州矿北帮F_(E1)断层变形区稳定性预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2 |
冯少杰;孙世国;段伟国;姚爱敏;;边坡稳定性模糊数学评价方法的应用[J];煤矿安全;2009年02期 |
3 |
;隔爆水幕[J];煤矿安全;1975年06期 |
4 |
何年春
,文力;利用6/0.4千伏电网作传输远动讯号通道的高频参数的研究结果[J];河北煤炭;1979年02期 |
5 |
俞书伟;电算知识对话之六 如何确定井田的主井井筒位置[J];煤炭工程;1980年05期 |
6 |
杨重工;;对上覆岩层冒落基本规律的探讨[J];云南冶金;1982年02期 |
7 |
伊藤和之
,李乃蒸;太平洋煤矿通风改造计划[J];煤矿安全;1985年07期 |
8 |
高明源,多志刚;浅析宝日勒矿区中小型矿井开拓方式的选择[J];内蒙古煤炭经济;1990年06期 |
9 |
陈开岩,周鼎浩;提高矿井主扇运行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1991年04期 |
10 |
乌国明;采区跨石门回采在我井的应用及效益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1993年03期 |
11 |
许炜华;优化采区设计 改革采区巷道布置[J];学会;1996年08期 |
12 |
刘钦德;采区下部平巷流水沉淀池设计[J];东北煤炭技术;1997年02期 |
13 |
冯云清,王仲全,宋金海;改进巷道布置 实现合理集中生产[J];东北煤炭技术;1997年05期 |
14 |
黄家会,陈兴祥,陆国桢;淮北矿区宿东向斜8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研究[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
15 |
张铸,傅东明,张波,满孝国,陈建茂;菜园煤矿四采区开采上限的圈定[J];煤矿现代化;2002年06期 |
16 |
徐厚成,马福长,李新华,杨维祥;优化采区生产系统 实现矿井稳产高产[J];山东煤炭科技;2003年06期 |
17 |
张学锋,曲慧,郭祥元;综合治理东区东Ng3热采区边底水侵[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03期 |
18 |
何玉荣;福建丰海煤矿第四水平延深工程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
19 |
岳才华,车中有;综合防突措施在窑街一号井的应用[J];甘肃科技;2005年05期 |
20 |
武海涛;;矿井未开采区瓦斯涌出量的预测[J];采矿技术;200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