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分类监管研究
【摘要】: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当下,虽然各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加快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使用,但是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举债行为的指导和督促力度仍是经济工作重点。坚决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稳妥地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存量,做好债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仍时刻不能放松。在此背景下,开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分类监管研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与支撑。本文通过对研究背景作了基本介绍,梳理、归纳、评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情况,同时阐述了本文研究工作的预期成效与影响,并简要介绍了研究内容、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等。之后基于发展现状,构建了本文的理论研究框架。首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现状、监管现状进行整理,并在比对国外的监管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我国存在的问题,随后基于委托代理、财政分权、风险管理等理论,构建文章的理论研究框架。基于理论框架设计,本文开展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机理博弈分析,并确定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模型。首先从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视角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形式。随后,运用了博弈理论,从债务风险形成及监管的角度,构建中央政府监管和地方政府举债的博弈模型,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论证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生的根源。在确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模型方面,本文首先基于政府举债行为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系,从信用的角度分析了债务风险与地方政府信用之间的关系。之后,从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负效应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定Credit Metrics模型与KMV模型进行重点比对分析,并论证了 KMV模型可用于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将KMV模型应用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并基于预测出的风险分类构建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机制。首先对确定的KMV模型进行了优化,使其更加适用于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评估。之后,基于2018年31个省市地方政府到期债务及财政收入等数据,对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出预测并开展实际验证,论证预测方法的可行性。随后,预测2020年地方政府债务相关数据,并对风险作出预判以及风险等级分类。在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类监管机制构建方面,首先梳理了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相关者体系图,借助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体系图中的监管相关者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度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相关者进行分类。基于预测2020年风险等级分类和监管相关者分类,构建了风险分类监管措施、政府监管主体协调机制和融资平台监管机制,形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类监管机制。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在风险形成机理、风险的评估与分配以及监管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具有创新。首先,本文运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与论证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机理。在财税分权的机制下,中央政府的监管与地方政府的举债永远存在博弈。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就是这种博弈的副产品。通过5种情况的博弈假设,论证了这种博弈关系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根源。其次,在论证了 KMV模型可用于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基础上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测评与分类。通过分析以往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研究的不足,重点比对CM模型与KMV模型,论证KMV模型更适用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将评估范围从地方政府债券拓展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从财政收入、资产价值波动、违约等方面对KMV模型进行优化,并对31个省市区2018年的风险做出评估并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实证KMV模型的可行性。之后,对2020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相关数据以及风险情况做出预判。最后,在梳理地方政府监管相关者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协调与监管机制。借用调查问卷与德尔菲法,梳理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相关者体系,并结合预估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类,提出不同类别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措施,构建基于地方政府的风险防控协调机制与基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