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臼坨凸起断裂变形与演化特征
【摘要】:石臼坨凸起及邻区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断裂样式错综复杂,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石臼坨凸起由凸起主体、东倾没端和南倾没端等三部分组成,凸起边界断裂形态特殊。通过对最新的地震剖面进行精细解释,并结合相干体切片等资料,对石臼坨凸起及邻区的断裂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伸展断裂是研究区的主要断裂变形样式,其剖面变形样式主要有板式正断层、铲式正断层和坡坪式正断层等,组合样式则包括“X”型、“Y”字型、反“Y”字型、断阶和似花状构造样式等,平面组合样式主要有雁列式、羽状、侧列状、反“S”型等。南倾没端与凸起主体构造属性具有一致性,是凸起向渤中凹陷的延伸部分。而狭长的东倾没端则是“X”型断裂组合的下部地垒构造,向西伸入凸起主体内部。凸起南侧边界主干断裂之间以多种方式相联接,并且有不同的形成机制。石臼坨凸起的形成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孔店组-沙三段沉积期小规模发育阶段、沙一—沙二段沉积期整体隆升阶段、东营组沉积期东倾没端形成与翘倾极性反转阶段和馆陶组-第四系沉积期整体沉降阶段,其中主干断裂在沙一段—东营组以及明上段沉积时期活动明显。
|
|
|
|
1 |
胥良;姜泽凡;李前银;;黄龙钙华景观演化特征及保护措施探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年04期 |
2 |
张跃刚,孙佩卿,陈立强,支树明,米雪梅;短水准震前异常的演化特征[J];华北地震科学;2002年03期 |
3 |
马祚春;湖北南部二迭系油气演化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1981年04期 |
4 |
严绍瑾,彭永清,王建中;一维气候时间序列的李亚普诺夫指数所显示的动态系统的演化特征[J];热带气象;1990年03期 |
5 |
朱智勇;张荣莲;娜仁花;;内蒙古东部地区地震活动演化特征[J];高原地震;2008年04期 |
6 |
贺友先;王琛;王铨宇;;藏北湖区盐类矿产元素演化特征及成矿意义[J];云南地质;2013年01期 |
7 |
余达淦;周运(竹亷);刘光案;;华南复式岩体演化特征及成岩-成矿序列的认识[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6年02期 |
8 |
王传远;杜建国;段毅;谢鸿森;陈国俊;王万春;;岩石圈深部温压条件下芳烃的演化特征[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05期 |
9 |
樊晓一;;滑坡位移多重分形特征与滑坡演化预测[J];岩土力学;2011年06期 |
10 |
李小明;曹代勇;;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
11 |
申立新;;琼北第四纪地质演化特征[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
12 |
刘建涛;刘会欣;杨燕雄;邱若峰;;北戴河人工喂养海滩的演化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3年02期 |
13 |
马新华;;赣中南及邻区前泥盆纪地槽阶段地质演化特征与潜在资源远景初探[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
14 |
肖进;;折线型岸坡的演化特征与防治加固[J];建筑科学;2013年05期 |
15 |
宋敦江;赵作权;钟少波;;2005-2007年四川地震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科技导报;2008年22期 |
16 |
贺伯初,刘昌实;赣南三标地洼型复式花岗岩基成因及其环境演化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年03期 |
17 |
李仕雄,姚令侃,蒋良维;松散边坡演化特征及其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年02期 |
18 |
赵俊琳;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地区环境演化特征[J];科学通报;1989年16期 |
19 |
许钟元;刘惠军;黎志;;二郎溶洞发育演化特征[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年10期 |
20 |
李佩基,李嵩龄,张志德;中国天山区花岗岩类的演化特征[J];新疆地质;198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