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预处理工艺优化的研究
【摘要】: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氨氮及重金属等,如果不加以处理,会对周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很多,一般为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和厌氧-好氧结合处理方式,由于垃圾渗滤液中高的氨氮含量及可生化性较低,一般在进行生物处理之前需采用物化法对其进行预处理,以降低其中的氨氮浓度及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目前,对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方式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电解、Fenton氧化、高级氧化、氨吹脱及混凝沉淀等。但应用物化预处理方式对同一种垃圾渗滤液进行对比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选用铁炭微电解、混凝沉淀及氨吹脱三种预处理工艺分别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单独采用各预处理方式的最佳运行条件,之后对三种预处理方式进行组合应用,考察对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效果,并以研究结果为依据进行重新组合,得出最佳组合工艺。
本试验分别考察了海绵铁和铸铁屑、铁炭混合比、pH值、曝气量、固液比、进水COD_cr浓度及水力停留时间等对垃圾渗滤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电解工艺最优工艺进水pH为5.0,铁炭比为1:1,固液比为1:2,曝气量为50L/h的条件下,不仅能在60 min内降解掉垃圾渗滤液50%以上的COD_cr,处理后出水脱色率达到95%;而且曝气有效地解决了填料的板结问题。
通过对硫酸铁、硫酸铝、PAC及氯化铁的对比试验,比较了四种混凝剂在pH值为7、CODcr为7358 mg/L的条件下对COD_cr、SS去除效果,试验表明:氯化铁是处理垃圾渗滤液最佳的混凝剂;然后分别考察投加量、搅拌速度、pH值、沉降时间等因素对垃圾渗滤液COD_cr、SS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铁最佳投加量为0.175 g/L,最佳的搅拌速度为200 r/min,最佳沉降时间为40 min,优化条件下COD_cr去除率在50%左右。
由于垃圾渗滤液具有较高的氨氮浓度,对后续生化段的微生物有一定的毒害,为此采用氨吹脱工艺去除游离态的氨。试验考察了pH值、温度、气液比对氨吹脱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进水pH值为11、气水比为4000:1、吹脱时间1 h时,氨氮的去除率可达89.63%。
最后对这三种预处理工艺进行不同的试验,与其它组合工艺相比,微电解—混凝沉淀—氨吹脱组合工艺有较好的COD_cr、氨氮及SS的处理效果。
|
|
|
|
1 |
王汉道,曾其炉,戴东平,陈立权;三维电极法深度处理环保发电厂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J];环境技术;2005年02期 |
2 |
郭鹏;黄理辉;高宝玉;岳钦艳;顾若川;;铁碳微电解-H_2O_2法预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J];水处理技术;2008年12期 |
3 |
王文斌,董有,刘士庭;吹脱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年06期 |
4 |
庞会从;冯素敏;黄群贤;李敏;庞从章;;物化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综述[J];河北工业科技;2006年02期 |
5 |
何红根;李晔;;PAC+F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J];辽宁化工;2008年01期 |
6 |
李艳;鲁安怀;丁竑瑞;颜云花;王长秋;;微生物协同的天然磁黄铁矿异相Fenton效应降解中晚期垃圾渗滤液研究[J];矿物学报;2010年S1期 |
7 |
林丹;S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废水[J];福建环境;1999年05期 |
8 |
方建章,黄少斌;化学沉淀法去除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5期 |
9 |
郭勇,杨平,罗光华;垃圾渗滤液生物脱氮新途径[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2期 |
10 |
尚爱安,赵庆祥,徐美燕,孙贤波,张辰;垃圾渗滤液的磷酸铵镁沉淀法预处理技术研究[J];给水排水;2004年11期 |
11 |
罗阳春,王家德,陈建孟,於建明;电催化氧化技术提高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5年05期 |
12 |
吴文继;孙亚兵;冯景伟;徐磊;田园春;李署;;中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2期 |
13 |
蒋彬;吴浩汀;;氨吹脱/投炭SBR处理垃圾渗滤液[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14 |
金礼定;方土;陈昆柏;王中伟;刘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及过程控制[J];给水排水;2009年S1期 |
15 |
叶绍燕;;南宁市垃圾渗滤液对地表水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0年09期 |
16 |
方满;刘东;;垃圾渗滤液中需氧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特性的初步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1987年04期 |
17 |
弓晓峰,简敏菲,刘春英,张振辉;玻璃纤维布负载TiO_2膜光催化氧化垃圾渗滤液[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1期 |
18 |
李平,韦朝海,任兆刚,吴超飞,梁世中;垃圾渗滤液的生物降解特性与动态模型实验研究[J];环境工程;2003年01期 |
19 |
黄本生,王里奥,吕红,袁辉,林建伟;用光催化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年04期 |
20 |
齐小力;DT-RO在中国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J];环境卫生工程;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