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田广平推覆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
【摘要】:福建省内各类推覆构造是广泛存在的,并具有一定的规模。广平推覆构造位于福建省大田县北部广平—建爱,太华—上京一带,是福建省境内发育最完整,且面积较大的一个推覆构造。推覆构造南北长大于20km,东西宽大于12km,面积大于100 km~2。
本文综合运用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数学建模、统计分析、平衡面积法等多种方法,研究总结了广平推覆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特征并得出初步的动力学模式。得出结论如下:
1.广平推覆构造的外来岩系、原地岩系从宏观到微观变形特征不同,外来岩系表现为堆垛式、叠瓦式断层,原地岩系表现为褶皱发育。该区作为闽西南推覆构造的前缘带,受到推覆构造强烈挤压,推覆面波状起伏。
2.经过比对汤泉花岗闪长岩岩体和花岗斑岩脉,发现花岗斑岩脉比汤泉岩体对于说明推覆构造的年代学特征更有意义,对花岗斑岩脉进行锆石U-Pb测年研究,本文认为广平推覆构造发生于142±1Ma。
3.应用面积平衡方法对原地岩系能干性较差的童子岩组含煤地层做了地层缩短率的估算,并给出计算结果的不确定度。认为缩短率为(10.94±0.32)%。
4.研究区内的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岩相学、同位素年代学方面与顺昌地区的张坊岩体有着较高的相似性,本文认为张坊岩体很可能是广平推覆构造外来岩系的源头。因此,对外来岩系起源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考虑到郑和—大埔断裂的左旋走滑影响,认为广平推覆构造推覆距离介于55~105km之间,方向是北西60°到南北方向之间。
5.广平推覆构造是由于燕山期伊佐奈崎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中国大陆逆时针旋转,从而使闽西南地区出现大规模的推覆构造。
|
|
|
|
1 |
王象胜;;对福建省推覆体下找煤的认识[J];能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
2 |
陈开彪;;福建省大田县广平含煤区推覆构造特征及找煤预测[J];中国煤田地质;2006年02期 |
3 |
;全国推覆构造及区域构造学术研讨会在宁举行[J];地球学报;1986年02期 |
4 |
王仁山;;略论福建大田含煤区推覆体下找煤[J];能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
5 |
黄仁生;;福建大田广平推覆构造与隐伏煤、多金属矿[J];福建地质;2007年03期 |
6 |
本刊编辑部;推覆构造下探获煤炭资源[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8年01期 |
7 |
曹代勇,高元,王桂梁,姜波;阜凤推覆构造几何形态的综合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1989年02期 |
8 |
吴新国;李书庆;;从北京十三陵地区的古地磁特征看燕山西段的推覆构造[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2年05期 |
9 |
陈炳秀;对大瑶山推覆构造的认识[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6年06期 |
10 |
袁志中,王密顺;京西煤田马兰薄皮式推覆构造[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年04期 |
11 |
倪建辉;樟坑铁铜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金属矿山;2004年07期 |
12 |
林添艳;;福建省推覆体下找煤典范剖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10期 |
13 |
韩克从,陈玉忠,陈思松,吴宁;茅山地区的推覆构造及其地质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5年01期 |
14 |
杨丙中
,王东坡
,李西建;松辽盆地东部地区推覆构造与油气勘探趋势[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9年04期 |
15 |
张书元,周希云;关于雪峰隆起带西缘推覆构造问题的讨论[J];贵州地质;1992年02期 |
16 |
方向池,蔡学林,王寿琼;推覆构造的控矿成矿规律——以武当山推覆构造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
17 |
张福祥;赣北推覆构造格局的TM遥感影像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1995年04期 |
18 |
黄和;;福建省广平煤矿区推覆体下煤系地层构造特征[J];中国煤炭地质;2009年08期 |
19 |
沈俊;盛源盆地西缘推覆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J];铀矿地质;1994年03期 |
20 |
宾清
,龚玉红;湘东推覆构造及找煤意义[J];中国煤田地质;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