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流兔流域地表蒸散量估算及空间分布研究
【摘要】:蒸散发是水文循环过程重要环节,陆地上的降水约66%通过蒸散发返回大气。陆面蒸散发包括土壤蒸发和植被蒸散,蒸散发过程受气象因素(辐射、温度、降水、风速等)和地表因素(植被覆盖、土壤湿度、地形地貌)影响。区域蒸散量的估算一直是重要难题,传统方法以气象站点蒸发皿资料求得结果代表区域蒸散量的方法越来越不符合学术要求和实际要求,遥感技术为水资源评价和生态环境研究中蒸散量估算提供了新的方法。
海流兔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日照强烈、干旱少雨、水面蒸发量大、生态环境脆弱。鄂尔多斯地区作为中国煤炭、油气资源重地,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严重阻碍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从韩家峁水文站资料也可以看到,在过去的20年海流兔河年径流量几乎减半。随之,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植被严重退化,土地逐渐沙漠化、荒漠化。
利用水均衡法和经验公式法,计算了海流兔流域的多年平均蒸发量分别为281mm、253mm。利用获取到的晴空无云的NOAA、MODIS数据及遥感定量反演模型SEBS(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估算了海流兔流域的地表蒸发量,推算了未获取到卫星遥感图像的日蒸发量,并推算海流兔流域2008年的蒸发量约为259.7mm。
分析海流兔流域植被覆盖、气象因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地利用等因素对地表蒸散量的影响,以气象数据、降雨资料为基础,对各囚素进行单因子评价,以Arcgis为平台,对各影响因子蒸散发影响程度赋值,综合叠加分析,最终得到海流兔流域地表蒸散量的空间分布图。
|
|
|
|
1 |
黄磊;;从实测海流资料中分离余流的研究[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2 |
徐玉如;姚耀中;;考虑海流影响的水下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研究[J];中国造船;2008年04期 |
3 |
杨兵;高福平;吴应湘;;海流—管道—海床之间动力相互作用的量纲分析及实验模拟装置研制(英文)[J];船舶力学;2006年03期 |
4 |
茹玉英;朱岐武;王升荣;高际平;;黄河口海向来沙探讨[J];人民黄河;2006年08期 |
5 |
王瑞华,郝燕玲,许兆新;数据挖掘技术在海流要素辅助船舶导航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造船;2004年04期 |
6 |
纪文君,徐昱,楼顺里;利用海底电缆测海流的理论探讨[J];海洋技术;1998年02期 |
7 |
伍启忠,倪炳卿,谢启庚,肖端亮,张观胜;将乐县地表水资源状况及合理开发利用对策[J];水利科技;2002年04期 |
8 |
于丽萍;利用大海的“血液”循环发电[J];航海;2002年05期 |
9 |
张小萍,张伟东;穿越地铁隧道的地下人行通道地表沉降监测及控制措施[J];建筑技术;2003年10期 |
10 |
张怀良;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J];山西建筑;2003年11期 |
11 |
钱永昌;南印度洋和南大西洋部分洋流的考证[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
12 |
А.Н.马尔秋克,夏云翔;契尔克依水电站泄水建筑物运行期间“坝-基础”系统状况[J];水利水电快报;1999年06期 |
13 |
李科;刘勇志;王春健;;基于ANSYS/LS-DYNA潜射导弹水中运动特性研究[J];软件;2011年09期 |
14 |
丁春林,朱世友,周顺华;地应力释放对盾构隧道围岩稳定性和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11期 |
15 |
杜梅;;海流的利与弊[J];民防苑;2007年02期 |
16 |
;信息集成[J];广西节能;2002年02期 |
17 |
林春生,任德奎;海流感应电磁场的分析与计算[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8 |
贺勇,姜晨光,崔专,蔡伟;电子全站仪矿区地表形变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3年S2期 |
19 |
;榆林海流滩半年完成万亩林的经验[J];人民黄河;1958年12期 |
20 |
王志东,徐玉如;风和流作用下动力定位船舶的运动性能预报[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