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松科1井北孔磁性地层学
【摘要】:白垩纪在地质历史时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期间全球生物界、古地理和古气候均发生急剧变化。因此白垩纪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系统研究的典型范例时期。
陆地和海洋是构成统一地球表层系统的不可分割的单元。关于全球海相白垩纪沉积已经有了很深入系统的研究;而对白垩纪陆相沉积的研究则远未达到海相白垩纪的水准。我国白垩纪海相地层仅有限分布于新疆、西藏、黑龙江以及台湾等地区,白垩纪以陆相沉积为主,其中以松辽盆地规模最大,拥有完整的白垩纪陆相沉积记录。目前,尚未对松辽盆地各组地层时代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从而对白垩系上、下限,甚至对白垩系上、下统的界线存在一定分歧。“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纪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钻探,也是国际大陆科学钻探(ICDP)框架下第一口陆相白垩系科学钻探;该钻井地层连续,无缺失;沉积厚度小;外源碎屑影响小,以深湖相泥岩沉积为主。
本论文对松科1井北孔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主要运用磁性地层学的方法,结合岩石磁学、同位素年代学结果,将获得的北孔地磁极性序列与国际上通用的地磁极性年表(GTPS)对比,获得松科1井北孔各个组、段的地层年龄和界线划分:K/Pg界线位于北孔明水组二段上中部、磁极性带R1(即C29r)中;嫩江组(K_(2n))和四方台组(K_(2s))的界线的年龄为79.075 Ma;嫩二段和嫩三段界线(K_2n_2-K_2n_3)的年龄为82.172 Ma、嫩三段和嫩四段界线(K_2n_3-K_2n_4)的年龄为81.591 Ma、嫩四段和嫩五段界线(K_2n_4-K_2n_5)的年龄为80.478 Ma;四方台组和明水组界线(K_(2s)-K_(2m))的年龄为72.155 Ma;明水组一段和二段界线(K_(2m)2-K_(2m)1)的年龄为70.132 Ma。
基于本文作者等建立的松科1井北孔的磁性地层年代格架,本文将松科1井北孔陆相地层的与全球海相层序进行了对比,即松科1井北孔(从嫩江组一段到明水组二段)保存了Campanian早期到Danian早期之间的沉积地层,白垩纪/古近纪界线位于明水组二段上部。
|
|
|
|
1 |
胡玉双,田芳,曹立岩;松辽盆地东部断陷群层序地层学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年05期 |
2 |
余和中;松辽盆地及周边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岩相古地理[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1年04期 |
3 |
叶得泉;松辽盆地白垩系介形类生物地层和磁性地层学意义[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1年04期 |
4 |
刘万洙,刘招君,王东坡;松辽盆地白垩系岩石组合与粒度分布特征[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5 |
刘德来,陈发景,温详泉;松辽盆地坳陷期T_2断层成因机制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6 |
侯读杰,黄清华,孔庆云,冯子辉,黄福堂;松辽盆地白垩纪海侵事件与油气的早期生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7 |
黄清华,郑玉龙,杨明杰,李星军,韩敏欣,陈春瑞;松辽盆地白垩纪古气候研究[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9年01期 |
8 |
张世奇,任延广;松辽盆地中生代沉积基准面变化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2期 |
9 |
侯启军,冯志强;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英文)[J];Petroleum Science;2004年02期 |
10 |
陈德兵;白景萍;张书义;;松辽盆地水动力系统和铀矿化类型浅析[J];铀矿地质;2007年05期 |
11 |
张方吼;松辽盆地坳陷建造生油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2年Z1期 |
12 |
孔庆云,王宁珠;松辽盆地原油和生油岩的萜烷、甾烷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3年04期 |
13 |
;《松辽盆地高精度航磁成果报告》通过评审[J];物探与化探;1985年04期 |
14 |
刘平略,周厚清,康桂云;松辽盆地元素分布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6年02期 |
15 |
杨树源;王光奇;刘嵩源;;松辽盆地中部东缘早自垩世地层研究的新进展[J];吉林地质;1986年02期 |
16 |
胡朝元;对松辽盆地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初步认识[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9年02期 |
17 |
高瑞祺,乔秀云,何承全;松辽盆地白垩纪微体浮游植物群及其环境讨论[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2年02期 |
18 |
朱庆杰,朱而勤,尹万泉,吴战国;松辽盆地西部张裂缝预测的应力场方法[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19 |
李晶;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形成机制的讨论[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5年02期 |
20 |
于文卿,李长顺;松辽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J];铀矿地质;199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