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亚东堆纳地区始新世介形虫动物群研究
【摘要】:青藏高原地处亚洲大陆南部,是全球著名的巨型东西向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主体之一,其独特而复杂的地壳结构吸引全世界地学工作者的关注和探索。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抬升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事件,碰撞造山作用是一个在碰撞事件之后的均变过程,碰撞事件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观察到的明显的地质记录。因此,我们必须利用碰撞事件发生前后产生的地质记录来限定碰撞事件的时间范围。从地层学的角度,碰撞发生的表现是海水全部退出和最高海相地层的结束,并以最高海相层来推测大陆碰撞的发生时间。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过程中,由于两板块边缘不能完全拼合,所以在陆壳碰撞后形成残留海盆。残留海盆随着碰撞的进行而升高,海水逐渐消失,海相沉积也随之停止。区域内最上层的海相沉积地层即最高海相层,它的地质时代代表了残留海盆消亡的时间。所以恢复碰撞发生与发展的关键是其最高海相层的研究。
生物地层学是依据生物发展规律和化石的时空分布来划分与对比地层,它对地层年代的划分、环境演化、资源的勘查等方面的研究均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沉积地层序列中,古生物学方法是目前划分和对比地层的最主要方法之一。生物地层学是运用地层层位中所含化石的数据说明该生物地层,同时它也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和区域对比的重要手段。
西藏南部发育着西藏地区最晚期的海相沉积,而遮普惹组是藏南亚东地区最晚期的海相沉积地层。运用生物地层学方法对于最高海相层的生物群进行研究,可以为西藏特提斯最终消亡过程提供时间约束。本论文通过对发育在西藏特提斯南亚带亚东堆纳地区最高海相层—遮普惹组砂页岩段中的介形虫化石进行详细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共处理样品68件,鉴定介形虫化石出23属35种,建立三个介形虫组合:Cythereridea appendieulea– Cytherella obtusa组合、Phlyctenophora zongpuensis– Aglaiocypris xizangensis组合和Loxoconcha sp.– Xestoleberis kangpaensis组合。根据其所含介形虫组合的特征及其地质时代,认为遮普惹组的时代应为始新世Ypresian-Priabonian早期。
|
|
|
|
1 |
李国彪,万晓樵;西藏岗巴地区始新世介形虫化石组合[J];古生物学报;2004年03期 |
2 |
刘泽纯;关于中国第四纪海面变化及其特点研究的进展[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3年04期 |
3 |
韩有松,孟广兰,王少青;太湖平原第四纪古地理环境演变若干问题的讨论[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7年01期 |
4 |
庄振业,许卫东,刘东生,庄丽华,刘宝柱,曹有益,王强;渤海南部S_3孔晚第四纪海相地层的划分及环境演变[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年02期 |
5 |
章炳高
,耿良玉;西藏南部早第三纪地层的再认识[J];地层学杂志;1983年04期 |
6 |
叶维强,黎广钊,庞衍军;广西钦州市犀牛脚全新世海相层初步分析[J];海洋通报;1987年04期 |
7 |
曾从盛;闽东北沿海晚第四纪海侵与海面变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8 |
郑彦鹏;王勇;陈宇坤;韩国忠;;天津塘沽地区海河断裂的浅部构造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
9 |
王伴月;张玉萍;;云南曲靖蔡家冲地区下第三系[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3年02期 |
10 |
王大宁;孙秀玉;赵英娘;;河南西部潭头盆地古新世—始新世孢粉植物群[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4年04期 |
11 |
李端璐;竺清良;何东培;;溧阳旧县至强埠一带地表始新世地层的新发现与新构造运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87年03期 |
12 |
魏永峰;罗森林;;四川石渠县沙尔木盆地始新世孢粉的发现[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年04期 |
13 |
陈宇坤;郑彦鹏;高武平;王志胜;;声学探测技术在天津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J];震灾防御技术;2007年02期 |
14 |
张弥曼;王宁;吴飞翔;;圆尾鱼属(■Cyclurus,Amiidae,Pisces)在中国的首次发现(英文)[J];古脊椎动物学报;2010年02期 |
15 |
周明镇;;始新世古食肉类新材料[J];古脊椎动物学报;1975年03期 |
16 |
高岛清
,白桦;摩洛哥中生代~始新世的含铀磷矿层[J];地质科技情报;1983年03期 |
17 |
尹济云;;云南古地磁次生剩磁的研究[J];云南地质;1992年01期 |
18 |
刘志飞,王成善;古新统─始新统界线与事件沉积[J];地质科技情报;1995年04期 |
19 |
刘志飞;古新世—始新世界线全球构造事件在沉积学中的反映[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年S1期 |
20 |
方爱民,闫臻,刘小汉,潘裕生,李继亮,俞良军,陶君容;藏南柳区砾岩中古植物化石群的时代及其在大地构造上的意义[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