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岩溶型储层形成与保持研究
【摘要】: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古岩溶作用,储层主要为岩溶型储层,大型洞穴、裂缝和溶蚀孔洞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储层非均质性强。通过岩心、钻井、分析化验数据、测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建立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岩溶的识别标志,总结了岩溶储层时空分布特征,提出北部多期不整合叠加区厚层纯灰岩中优质岩溶储层发育受控于多期表生岩溶的“复合效应”,南部短期暴露地区有利储层形成受控于有利相带、古地貌、断裂-裂缝等多因素有效匹配的“联合效应”。总结了岩溶孔洞后期充填与保持的规律,建立了岩溶型储层复合-联合成因机理、地质模式与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模型。
证实塔北地区存在加里东期运动及该期岩溶作用,指出早期断裂及伴生裂缝发育程度是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的主控因素,该期岩溶具有层控性,断控性,较强非均质性。该期岩溶的存在与发现,对塔河油田外围乃至整个塔北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对塔河主体区储层影响最大,在构造运动阶段性发生和地层脉动式隆升的影响下,区域上形成三套洞穴层,每个洞穴层发育期与盆地内沉积层序的高水位海平面稳定期对应,洞穴层序次为上老下新。塔河主体区发育岩溶壮年期的高幅度地貌非均质裂缝-洞穴储层,海西晚期岩溶对于奇中北部三叠系覆盖区内影响较大,由于多期次岩溶叠加,岩溶残丘夷平作用强,处于岩溶发育的老年期,岩溶储层不发育。
锶同位素在划分岩溶期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加里东中期岩溶形成的岩溶缝洞方解石,具有低~(87)Sr/~(86)Sr比值特征,~(87)Sr/~(86)Sr比值主要由围岩的重溶锶控制。海西早期岩溶形成的岩溶缝洞方解石具有高~(87)Sr/~(86)Sr比值特征,~(87)Sr/~(86)Sr比值受壳源锶和来自围岩的重溶锶控制;
塔河地区洞穴充填体系包括重力坍塌、机械搬运沉积和化学充填三类。北部以机械充填为主,南部以化学充填为主,主要受控于岩溶发育期次和古地貌特征。指出地表溶沟起源于密集落水洞的发育,地表河谷对应于近地表岩溶通道塌陷形成的表面凹坑,深埋阶段岩溶塌陷形成规模较大联合塌陷古洞穴系统,地震剖面上上显示为独特的圆形图案的断层(平面图)对应串珠状反射。利用、压力、产能流体资料对洞穴系统连通性法进行了分析。
“串珠状”反射代表了优质储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振幅变化率属性能较好地表征上奥陶统覆盖区岩溶型储层发育展布。振幅变化率中的强振幅变化区或条带代表了储层发育区,地震测井联合反演表明岩溶型储层主要发育在风化面以下200m左右,具有低波阻抗、低层速度、高孔隙度特征。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反射强度的方法预测洞穴系统的充填性质。
|
|
|
|
1 |
冯常茂;毛小平;李相明;;塔河油田复式油气藏成藏模式探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3期 |
2 |
刘永立;蔡忠贤;;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古岩溶流域的倒淌河及其成因研究[J];现代地质;2009年06期 |
3 |
饶丹;马绪杰;贾存善;蒋小琼;;塔河油田主体区奥陶系缝洞系统与油气分布[J];石油实验地质;2007年06期 |
4 |
孙妩菊;;中国石化西北油田获重大发现[J];国外测井技术;2008年03期 |
5 |
牛玉静;康志宏;龙旭;崔文彬;;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油藏溶洞储集体成因及演化[J];现代地质;2011年04期 |
6 |
肖梦华;曹阳;张小波;刘伟伟;;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特征[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年03期 |
7 |
周江羽;吕海涛;林忠民;吴冲龙;;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作用模式及控制因素[J];石油实验地质;2009年06期 |
8 |
景建恩,魏文博,梅忠武;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洞穴发育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5期 |
9 |
毛欠儒,蒋华山,闫文新;阿克库勒凸起奥陶系控油地质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2年02期 |
10 |
夏日元,唐健生;黄骅坳陷奥陶系古岩溶发育演化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1期 |
11 |
王萍;袁向春;李江龙;胡向阳;谢丽慧;;塔河油田4区古地貌对储层分布的影响[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3期 |
12 |
闫相宾,李铁军,张涛,李国蓉,金晓辉,马晓娟;塔中与塔河地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形成条件的差异[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2期 |
13 |
云露,闫文新,赵江;阿克库勒凸起成藏地质条件及控油规律[J];新疆地质;2001年04期 |
14 |
叶連俊;范德廉;楊哈莉;高文学;;华北地原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化学地史[J];地质科学;1964年03期 |
15 |
裴放;蔡淑华;;河南省确山县独山奥陶系牙形石的发现及意义[J];河南国土资源;1985年04期 |
16 |
王敏成;;辽东半岛南部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J];国土资源;1990年01期 |
17 |
方文祥;渭北煤田奥陶系的划分与对比[J];中国煤田地质;1991年04期 |
18 |
范善发,周中毅,潘长春,韩林,朱扬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生物标志物分布与沉积环境的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1年02期 |
19 |
黄月明;;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白云岩储层特征[J];天然气工业;1993年05期 |
20 |
郑聪斌;谢庆邦;;陕甘宁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特征[J];天然气工业;199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