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及左权区块烃源岩评价
【摘要】:烃源岩中的有机质是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本文以烃源岩评价为研究内容,通过对沁水盆地以及盆地东缘左权区块烃源岩的调研和采样测试分析,从沉积、层序、地化特征等方面对研究区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工作。
通过对研究区单井柱状资料的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沉积相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和古地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系共识别出砂岩、粉砂岩、泥岩、铝土岩、碳酸盐、煤层等6种岩相,21种岩相类型,发育有碳酸盐陆棚-障壁-泻湖和三角洲沉积体系,潮坪相、泻湖相、泥质陆棚相、碳酸盐陆棚相、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前缘相等多种沉积相。太原组富煤带位于盆地北部下三角洲平原和南部障壁砂坝地区,山西组位于南部三角洲分流间湾地区,也是烃源岩发育的重要地区。
层序地层研究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SS_1、SS_2、SS_3分别对应石炭系本溪组、石炭系太原组中上部以及山西组。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发育3套优质海侵体系域烃源岩,分别对应层序SS_1、SS_2、SS_3最大海侵时期凝缩层沉积,以泥岩及灰岩为主,其中以本溪组顶部泻湖沉积烃源岩质量最好。
本次研究采集了沁水盆地东缘左权区块的泥岩和灰岩样品,进行了岩石热解和有机碳测定、氯仿沥青“A”含量及族组分棒薄层分析、沉积有机质碳同位素分析、沉积岩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干酪根显微组分及类型测定实验,分析研究区烃源岩的有机地化特征,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研究区石炭系煤、泥岩、灰岩有机碳含量比较高,烃源岩以Ⅱ_2-Ⅲ干酪根为主,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大都进入了过成熟阶段,主要生成气态烃,均属于好的气源岩。
沉积相、层序地层发育特征以及地化特征研究表明,沁水盆地发育有很好的煤系烃源岩,煤、泥岩、石灰岩均可以作为很好的气源岩,其中煤和泥岩发育范围广,厚度大,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左权区块同样具备很好的气源岩基础。
|
|
|
|
1 |
陈刚;沁水盆地向斜型水封气藏形成条件探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年04期 |
2 |
单秀琴;沁水盆地煤层储集性能[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年04期 |
3 |
冀涛;杨德义;;沁水盆地煤层气地质条件评价[J];煤炭工程;2007年10期 |
4 |
赵贤正;;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回顾与展望[J];中国煤层气;2010年06期 |
5 |
任战利,肖晖,刘丽,张盛,雷利庆,秦勇,韦重韬;沁水盆地新生代抬升冷却事件的确定[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1期 |
6 |
杨玉平;赵永军;霍凯中;;沁水盆地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2期 |
7 |
;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将进西气东输工程[J];山西煤炭;2010年04期 |
8 |
赵孟军,宋岩,苏现波,柳少波,秦胜飞,洪峰;决定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关键地质时期[J];天然气工业;2005年01期 |
9 |
郭丙政;;定向羽状水平井在晋南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地质通报;2006年Z2期 |
10 |
石继峰;白领国;;沁水盆地煤层气井钻井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5期 |
11 |
叶建平;彭小妹;张小朋;;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方向和开发建议[J];中国煤层气;2009年03期 |
12 |
韦重韬,秦勇,满磊;沁水盆地中南部上主煤层超压史数值模拟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年01期 |
13 |
李梦溪;王立龙;崔新瑞;苗耀;刘燕红;;沁水煤层气田樊庄区块直井产出特征及排采控制方法[J];中国煤层气;2011年01期 |
14 |
王一兵,赵庆波;沁水盆地环状斜坡带煤层气高产富集条件及有利目标评价[J];天然气工业;1997年04期 |
15 |
金振奎,王春生;煤层灰分对其储集性能的影响[J];天然气工业;2005年01期 |
16 |
周强;江洪清;梁汉东;;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中氢气释放规律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年06期 |
17 |
胡国艺;李谨;马成华;李志生;张敏;周强;;沁水煤层气田高阶煤解吸气碳同位素分馏特征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
18 |
闫宝珍;王延斌;丰庆泰;杨秀春;;基于地质主控因素的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划分[J];煤炭学报;2008年10期 |
19 |
李萌;孙娇鹏;;沁水盆地南部构造对煤储层控气因素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4期 |
20 |
吴中海,吴珍汉;鄂尔多斯、沁水盆地晚新生代隆升—剥蚀历史[J];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