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尺度NDVI和LUCC的漓江流域生态演变研究
【摘要】:漓江流域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质景观和独特的地域史前文化,是极其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地,颇具山水特色的旅游开发区域。然而,随着漓江流域经济活动规模不断提升,旅游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动,导致当地具有典型特质的山水地质景观有可能朝向不可逆方向发展,生态环境有逐步失衡的趋势。如何定量评价漓江流域植被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演变趋势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在遥感软件ENVI,GIS软件ARCGIS的支持下基于美国NOAA卫星的植被指数产品GIMMS‐NDVI和EOS的MODIS‐NDVI以及MODIS‐NPP对广西宏观生态环境和漓江流域中尺度植被生态环境进行了相关时间序列的演变研究。
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两大核心部分,一是漓江流域植被生态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的定量描述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度研究,二是定量评价漓江流域植被生态演变的自然因素的空间尺度和强度。第一部分,运用NASA的GIMMS‐NDVI和EOS的MODIS‐NDVI以及MODIS‐NPP从不同尺度研究漓江流域的植被生态空间分布和演变趋势,通过TM/ETM数据基于LUCC的过程对漓江流域的土地利用和覆被进行遥感解译,结合不同尺度的NDVI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空间相关分析,以此反映人类活动对植被生态的影响尺度和强度。第二部分,从地质统计学的角度分析漓江流域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结合不同尺度的NDVI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此研究漓江流域植被生态演变自然控制因素的尺度和强度,结合人类活动影响因素最终对漓江流域植被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定量评价。
研究表明漓江流域植被生态环境演变总体呈现恶化趋势,结合TM陆地卫星数据解译分析结果表明,在漓江流域20km缓冲区内植被演变呈现良性与恶化交替发展局面。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植被生态环境演变的自然因素选择气象因素进行了空间分析,在区域数字高程(DEM)的基础上对气温和降水进行了Co‐Kriging插值分析,并结合中尺度MODIS‐NDVI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表明,漓江流域植被生态的演变总体上不由气温和降水控制,其演变影响因素从LUCC的角度而言,主要受土地利用类型的控制。不同尺度的对地观测数据对同一研究区域植被生态环境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的验证结果具有一致性。
|
|
|
|
1 |
朴世龙,方精云;1982-1999年我国陆地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季节差异[J];地理学报;2003年01期 |
2 |
张远东,徐应涛,顾峰雪,潘晓玲;荒漠绿洲NDVI与气候、水文因子的相关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3年06期 |
3 |
马玉玲,余卫红,方修琦;呼伦贝尔草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J];干旱区地理;2004年01期 |
4 |
叶贵祥;李维青;田源;;基于NDVI的干旱区典型绿洲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以策勒绿洲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9期 |
5 |
李晓兵,史培军;中国典型植被类型NDVI动态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0年03期 |
6 |
赵茂盛,符淙斌,延晓冬,温刚;应用遥感数据研究中国植被生态系统与气候的关系[J];地理学报;2001年03期 |
7 |
王正兴,刘闯,赵冰茹;1999年锡林郭勒草地AVHRR-NDVI时空变化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年05期 |
8 |
何晴,吕达仁;用Landsat TM资料分析浑善达克沙地东部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可能原因探讨[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年06期 |
9 |
李海亮;赵军;任皓晨;;石羊河流域NDVI的季节时空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
10 |
张峰;王桥;李营;;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监测定量方法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10期 |
11 |
黄龙全;;基于Landsat TM影像的松花江河流哈尔滨段植被盖度研究[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1年02期 |
12 |
龚道溢,何学兆;资料误差对大尺度NDVI-气温关系的影响[J];遥感学报;2004年04期 |
13 |
王新明,王长耀,牛铮;应用R/S方法分析NDVI时间序列[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
14 |
黄雪峰;龚碧凯;黄海峰;;基于Landsat的四川盆地NDVI变化研究——以眉山市东坡区和仁寿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
15 |
李杨;刘艳;张璞;;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沙尘天气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
16 |
马聪;武文波;;阜新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提取及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年01期 |
17 |
苗正红;刘志明;王宗明;宋开山;任春颖;杜嘉;曾丽红;;基于MODIS NDVI的吉林省植被覆盖度动态遥感监测[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年03期 |
18 |
朴世龙,方精云,郭庆华;1982—1999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19 |
丁建丽,塔西甫拉堤·特依拜;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植被生境质量变化的研究——以策勒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年04期 |
20 |
朴世龙,方精云;1982~1999年青藏高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J];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