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时代与机制
【摘要】:川滇黔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产地,区内现已发现铅锌矿床(点)多达400余个。绝大部分铅锌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是典型的后成铅锌矿床,可归入到MVT铅锌矿床中。但现阶段对促使区内铅锌大规模成矿的重大地质事件争议激烈,同时对这些矿床的成矿机制和构造控矿规律等问题认识不足。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获得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
1.通过矿床控矿构造研究,提出了三种主要的控矿构造类型,它们分别是:双重逆冲构造(或冲断-褶皱)、楔冲构造和层间滑脱破碎带构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认为上述控矿构造是印支期以来区域性挤压事件在古陆边缘或陆内盖层中作用的产物。从古陆边缘(滇东北地区)向陆内(川滇交界地区)方向,控矿构造的组合类型展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带规律。同时,对应的构造变形强度和所控制矿床的规模、品位均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可能是“构造-流体-成矿”事件从古陆边缘向陆内逐步发展的表现。
2.通过系统的矿床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的研究,并辅之以新技术、新方法(LA-ICPMS、Zn-Fe同位素等),提出并进一步论证了区内MVT铅锌矿床成矿的三种重要机制,分别是:与古老油气藏破坏有关的MVT铅锌矿床;与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盖层或破碎带(“黑破带”)中有机质还原作用有关的MVT铅锌矿床;和“均一化成矿流体贯入”成矿。同时,强调了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在区内铅锌成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既可能是重要矿源层,又可能是硫酸盐还原作用的主导者。
3.探索性通过沥青Re-Os定年,并结合有机质热演化史,将四川盆地西南缘的赤普铅锌矿床成矿年龄限定在200~165Ma之间;通过成矿期热液含钙矿物高精度Sm-Nd同位素测年,将川滇交界地区的MVT铅锌矿床限定在200Ma左右。结合前人所获得的成矿年代学数据,充分考虑区域构造和控矿构造的演化过程,将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大规模成矿事件统一在古特提斯洋闭合的背景下,并认为这些铅锌矿床可能是印支期时,扬子地台西南缘强烈的造山作用驱动成矿流体大规模运移的产物。
|
|
|
|
1 |
赵凤民;陈璋如;;碳铅铀矿[J];国外放射性地质;1975年03期 |
2 |
李洪昌;唐先礼;;湖南省铅锌矿床的主要工业类型[J];地质论评;1980年05期 |
3 |
王清茂,王大成,苏炳炘,李秉臣;湖南省层控型铅锌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J];中国地质;1983年04期 |
4 |
尹汉辉,喻茨玫,张国新,卢家烂;中国沉积-改造铅锌矿床[J];中国科学B辑;1983年11期 |
5 |
刘树人;;菱形断块演化及其对滇东北地区铅锌矿床控制的初步分析[J];云南地质;1986年01期 |
6 |
李如珊;应重视在锡铁山铅锌矿床内找铜[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4年05期 |
7 |
韩颐;赵树铭;;新疆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J];新疆地质;2006年03期 |
8 |
吴中强;;浅谈新疆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其形成规律[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2期 |
9 |
朱华平;范文玉;高大发;张林奎;;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铅锌矿床成矿系列[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年04期 |
10 |
朱恒鑫;;利用老窿来评价铅锌矿床的方法[J];地质论评;1960年04期 |
11 |
;第二届全国铅锌矿学术讨论会简介[J];地质论评;1983年05期 |
12 |
张乾;;中国铅锌矿床的元素组合及时空演化特点[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
13 |
林方成;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床成因新探[J];矿床地质;1994年02期 |
14 |
燕长海,刘国印;老代仗沟铅锌矿床V-1矿体空间特征研究[J];河南地质;1995年03期 |
15 |
高建国;滇南热水塘铅锌矿床地球化学与成因的研究[J];矿产与地质;1995年03期 |
16 |
龙训荣,徐新煌;赤普铅锌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1997年01期 |
17 |
李文博,黄智龙,许德如,陈进,许成,管涛;铅锌矿床Rb-Sr定年研究综[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年04期 |
18 |
田民民,袁旭东,张永让,王伦科;凤县二里河铅锌矿床后续地质找矿探讨[J];矿产与地质;2004年02期 |
19 |
陆生林;韩润生;邹海俊;朱余银;李伟锋;彭芬兰;;天生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J];矿业工程;2006年04期 |
20 |
范军;韩润生;;黔西北地区寻找大型铅锌矿床的思考[J];云南地质;2006年04期 |
|